推荐阅读

初中试水“双分制”多把尺子量学生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1-9 9:03:00 人气:

苏州木渎实验中学学生须修素质发展和课程学分

常规的各科学习成绩合格,并不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学生在校三年学习中,必须积满学校规定的素质发展学分和课程学分,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才能达到毕业的必要条件。如今,在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有两个维度的记录衡量学生发展:一个是普通成绩单,另一个是“素质发展和课程学分积分手册”。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用修习两种学分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一探索素质教育实践新路径的改革在该校已进行了三年。

木渎实验中学是苏州郊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校。虽然地处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学生家长主体是小工商业经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对子女的期待还是能升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社会和家长评判初中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开展素质教育阻碍重重。我们的策略是在当前农村教育的现实环境中,扎实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的变革,取得成效后逐步扩大影响,最终引导社会的观念。”校长周先荣告诉记者。

据介绍,学生素质发展学分包含德育、拓展型课程、社会实践、研究型学习和社团活动五个模块。该校学生在初中三年,必须要在五个模块中共获得100个学分。这是学校对已有的素质教育拓展课程进行整合后形成的一套新评价体系。此前,周先荣已带领他的团队开展了几年“五六七”素质教育实践。“五”为礼仪、学习、运动、欣赏、思维五种习惯;“六”是六个“一百”:在初中阶段了解100幅名画、100首名曲、100个名人、100项重大发明、100个哲理小故事,阅读100篇美文;“七”指学会唱歌、跳舞、绘画、乐器、田径、打球、棋牌等七种技能。现在,这些内容全部纳入了素质发展学分,成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把把“量尺”。比如培养五种习惯的内容,更多地与德育相关。而六个“一百”正好对接拓展型课程模块。体育类素质发展学分也根据七个“学会”中的要求,加入学会欣赏体育运动的内容。其他模块中,社会实践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型学习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领导能力。

按照木渎实验中学的规定,课程学分记录学生在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并不是考试成绩。在计算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和练习打分,这部分形成性评价占30%;终结性的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占70%。该校学科课程共计200个学分,涵盖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科目。对木渎实验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来说,修满100分素质发展学分和200分学科课程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证书。

“看似复杂的开拓型学习、实践内容,其实并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所有的元素都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100个学分分配到六个学期中,并且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完成相应学分的学习。”周先荣告诉记者,素质发展学分不是量化的概念,而是一种记载;只要做,不在乎做得好坏。学生都是在兴味盎然中完成学分。

记者翻阅了几份该校教师的讲学稿,像初二物理讲到“声音的特性”“物质的三态”时,教师穿插进了“听诊器的发明”“温度计的发明”等小故事;初三美术课讲“雕塑模型”时,适时引入名画欣赏《创世纪》《米开朗基罗》……再如体育类的素质发展学分,并不要求成绩,而重在让学生掌握几项基本技能以健体和娱乐,学校为此在课外的兴趣活动中开设了数个棋牌类小组,专教学生学会“玩”。

据了解,木渎实验中学的改革是在苏州市严格执行减轻学生负担“三项规定”的环境下,通过课堂主渠道进行的。三年来,尽管学校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在区域内比较不是最好的,但学生们升入高中后在高考中都有不错的表现。正如该校胡雪琴老师所说,这种改革是一种能力的积蓄,是“望远镜”,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2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