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2-28 14:18:00 人气:
【重点任务及试点单位(之三)】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辽宁省盘锦市、江苏省南通市、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部分市县)。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 ●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部分市州、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推进素质教育从减负入手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影响素质教育的顽症,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 多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多个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各地也探索了许多减负的做法,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而言,中小学课业负担仍然过重,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在一次关于减负的座谈会上,学生提出:“既然有‘无烟日’,国家能不能设一天‘无作业日’呢?让我们学生有喘息的机会。”与会者无不动容。 减负难,折射出减负的复杂性。有认识问题,有教学水平问题,有考试评价制度问题,还有社会用人的体制机制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许多省提出对课程、学生作业量、补课等方面的严格管理,表明政府已经切实承担起自己在减负上的责任。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根据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留出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应当更多地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如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山东省全省范围内实现义务教育的高水平普及,并在县域乃至更大范围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实现这些目标,山东省制定了六条改革措施: 1.建立规范办学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监测机制,明确学校责任,把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习纳入教师考核和学校聘用合同管理,同时加大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是完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对学校及在职教师的违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罚。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是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要配齐师资与设施,开好音体美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三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积极开设选修课程;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四是加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切实开好义务教育必修的地方课程,并指导中小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积极开发学校课程。五是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确保每个城区、县(市)都建设至少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并确保这些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六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并通过广泛建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七是完善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成立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公报。 3.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一是稳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争取省属重点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探索实行本科与专科(高职)分类考试,并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二是改革完善基础教育阶段考试招生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高中录取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三是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体系,综合学校的课程实施、规范办学、育人情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四是结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4.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一是建立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制定山东省中小学校长任职标准。二是建立完善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制度,包括校长培训制度、交流制度、任职考核监督制度等。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提高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推进中小学校舍、体育运动场地、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二是均衡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按照城乡统一标准核定县域内教师编制;建立区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机制;研究制定办法,鼓励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三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加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全省教师远程研修网络系统;四是建立健全防止学生辍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制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制;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在初中阶段适当引进职业教育课程,加强初中毕业年级学生的分流工作。 6.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一是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免费教育,并将学前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纳入免费范畴;二是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服务等形式为补充;三是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随班就读需要,足额配备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或辅导教师,并切实保障教师的待遇。 山东省将从以下四方面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 1.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教育厅、省统计局配合,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 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立法与执法工作。由省教育厅、省法制办具体负责,研究出台《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条例》。 3.大力推进教育家办学。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配合,研究制定山东省中小学校长任职标准,着力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 4.加快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由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为保障改革方案的实施,山东省拟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基础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2.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形式,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特教学校建设工程,并对学前至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地方化解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债务,资助“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 江苏省南通市推进中考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江苏省南通市推进中考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改革试点的目标是:拟用4年时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为达到上述目标,南通市制定了以下改革措施: 1.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文化科目考试相结合的中考改革模式。在考试内容上,贯彻“依据课标、考查能力、紧扣教材、贴近生活、控制难度”的中考命题原则,注重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考试形式上,将一次性评价录取变成综合多次评价后录取,学生初一、初二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 2.积极探索自主招生、推荐录取、注册入学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录取方式。一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生比例,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二是改革热点高中录取方式,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生面试制,扩大招生学校对推荐生、特长生的选择权。三是试行中等职业学校申请入学、注册录取,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构建中考改革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活动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在开齐开足学科课程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快南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中考改革的课程支撑。 4.构建义务教育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一是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的突破口。二是开展以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课程培训,帮助教师实现由新课程教学向高效课堂建设的转轨。三是完善校本研究的管理规范,全面落实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主体责任,提升学校的主动发展能力。 5.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和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机制。一是根据国家课程计划,统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时间。二是建立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全面性、常态性监测机制,对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和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督查,并公示结果。 南通市将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基础教育、纪检监察、招生考试、教育科研等部门及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代表组成的中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工作培训。分批、分层次对初中教师进行中考改革政策和实施办法的专门培训,深入领会中考改革的实质,特别是评价方式和录取方式的改革,正确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做好实施评估。加强对中考改革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向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做好实施成果的推广工作;邀请专家对中考改革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估,对中考改革政策提出完善建议。 南通市实施该项改革方案的保障条件包括: 1.南通市开发了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参加活动提供制度保证和基本规范。 2.南通在全市建立了9大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减负”增效。凭借长期以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南通市形成了“学程导航、互动生成”等一批区域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南通市开发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管理和考试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体育考试管理系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系统、中招信息储存系统及毕业生验证系统,确保考试管理的规范性和招生录取的公平性。 4.市财政设立改革专项资金,补助南通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中考信息管理平台。 江苏省南通市推进中考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江苏省南通市推进中考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改革试点的目标是:拟用4年时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为达到上述目标,南通市制定了以下改革措施: 1.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文化科目考试相结合的中考改革模式。在考试内容上,贯彻“依据课标、考查能力、紧扣教材、贴近生活、控制难度”的中考命题原则,注重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考试形式上,将一次性评价录取变成综合多次评价后录取,学生初一、初二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 2.积极探索自主招生、推荐录取、注册入学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录取方式。一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生比例,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二是改革热点高中录取方式,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生面试制,扩大招生学校对推荐生、特长生的选择权。三是试行中等职业学校申请入学、注册录取,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构建中考改革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活动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在开齐开足学科课程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快南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中考改革的课程支撑。 4.构建义务教育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一是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的突破口。二是开展以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课程培训,帮助教师实现由新课程教学向高效课堂建设的转轨。三是完善校本研究的管理规范,全面落实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主体责任,提升学校的主动发展能力。 5.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和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机制。一是根据国家课程计划,统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时间。二是建立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全面性、常态性监测机制,对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和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督查,并公示结果。 南通市将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基础教育、纪检监察、招生考试、教育科研等部门及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代表组成的中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工作培训。分批、分层次对初中教师进行中考改革政策和实施办法的专门培训,深入领会中考改革的实质,特别是评价方式和录取方式的改革,正确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做好实施评估。加强对中考改革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向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做好实施成果的推广工作;邀请专家对中考改革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估,对中考改革政策提出完善建议。 南通市实施该项改革方案的保障条件包括: 1.南通市开发了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参加活动提供制度保证和基本规范。 2.南通在全市建立了9大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减负”增效。凭借长期以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南通市形成了“学程导航、互动生成”等一批区域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南通市开发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管理和考试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体育考试管理系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系统、中招信息储存系统及毕业生验证系统,确保考试管理的规范性和招生录取的公平性。 4.市财政设立改革专项资金,补助南通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中考信息管理平台。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1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