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大浦东:改革创新谋求突破,推进城乡教育一体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0-12-30 10:23:00 人气:

——聚焦浦东新区教育均衡发展进程的报道(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十二五”即将到来的历史节点上,浦东新区加强合作办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回顾这些年来在推进城郊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走过的道路,重新梳理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认真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面向“十二五”的新一轮大力推进浦东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坚定地通过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的问题,加速城乡均衡的步伐,让更多市民共享改革的成果。

多方借力发展,提速教育均衡

局长寄语

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曹锡康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浦东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把推进城郊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目标和主要的任务。

在新时期新起点上,要进一步思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目前,在编制浦东教育“十二五”规划过程中,浦东教育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提出“均衡化”和“优质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总体目标,而且,把“均衡化”放在“四化”之首加以突出和强调。这表明我们的态度:均衡发展将作为未来五年新区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贯穿于“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始终,渗透在“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均衡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需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承前启后,与时俱进,促进浦东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水平?面对浦东新区二次开发和二次创业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面对浦东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的新目标,浦东需要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新进展、新突破和新举措。

推进均衡发展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需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不仅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且应该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社会分层、建设和谐社会的均衡器。而教育均衡发展,正是让教育公平理念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城乡百姓,人人都有权利享有均衡优质的教育,无论身处南片还是北片,无论在沿海还是沿江,无论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化地区,还是阡陌纵横的农村地区,都应该是教育公平的受益者。

推进浦东均衡发展,是全市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上海市基础教育中,郊区教育规模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因此,推进好郊区的基础教育,将是今后全市的重点工作。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重大项目”一章中,列出了十项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和十项重点发展项目,其中第一位的项目分别是: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资源配置试验和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这种导向,指向的都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浦东占全市五分之一的版图,拥有全市五分之一的基础教育规模,在全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推动浦东教育均衡,对全市教育均衡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推进均衡发展,还是浦东新一轮开发的需要。“十二五”是浦东新一轮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世博后效应,浦东作为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建设必将加快步伐,迪士尼和大飞机等重大项目全面铺开,市级大型居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都将引发大批人才和建设者进入浦东,引发大规模的人口向浦东导入。据预测,未来五年浦东将净增人口100万。人口激增,必将对教育资源供给提出很大挑战。今年,全区新增中小学、幼儿园42所,该增速在未来五年将不会减慢。新增的一大批学校办学,不能“从零开始”,这无法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当下浦东本身还有一批学校亟待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推进均衡发展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长期任务。

教育均衡,内涵辩证而丰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将全面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何谓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的资源配置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均衡。但是,教育均衡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千校一面,而是要辩证地理解。

教育均衡不能“齐步走”。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它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阶段性。如放眼全国,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也许刚刚解决“有学上”的问题,正加紧校舍建设和改造,力争在硬件配置上做到均衡;还有地区正在努力加大投入,力争生均经费上的尽量均等。但对于浦东,这些阶段都已经是“过去时”。浦东要面对的,是提升内涵和品质,在先进理念、师资质量和学校文化上的均衡和富有特色。

教育均衡,还是一个全面、综合、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概念。教育均衡不仅是指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的均衡,也包括师资力量的均衡,管理水平的均衡。即便从质量上讲,教育均衡也绝不仅仅是学业成绩的均衡,而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均衡,它应该包括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有没有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合格率有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没有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爱与感恩的心智、对美的东西的欣赏情趣、对周边生活和大自然的兴趣有没有一天天增长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些,只看学业成绩均不均衡,等于把教育均衡理解过于狭隘了。

教育均衡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发展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均衡是在发展中实现的。落后区域和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先进区域和优质学校也要发展,而且是在双方相互帮衬和扶持下共同发展。同时,均衡不是要让所有学校都按一种模式发展,“千校一面”不是均衡发展,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应该是学校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态势,各校要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

推动均衡,创造多元模式

近年来,均衡发展一直是浦东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浦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括调整城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二元并轨;加大投入,确保在总投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均衡投入;加强校舍的新建和改造,使郊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同时,在软实力方面,通过机制创新,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与高校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引进外区优质学校、城乡学校结对互帮、优质学校到郊区办校区、组建学科教研联合体、选派优秀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到郊区支教等等。

日前,教育局又进一步制定了加强合作办学的指导性文件和相关实施办法,推出了“局镇合作”和“办学联合体”两项新举措,并且制定了一整套制度文件作为保障。这些制度性文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新亮点。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在教育局和各教育署的领导和协调下,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组建了共同发展团队,并签订了协议。老港镇和祝桥镇的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与教育局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

这些新制度,将在实践当中加以检验并不断修改、完善。已组建的办学联合体的一些学校和幼儿园将当好“先行者”,领衔学校和合作学校要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精诚合作,推动联合体内各学校的共同发展。每个办学联合体或结对学校都将制定工作计划,保证工作推进的有序和有效。对于工作确有成效的办学联合体和结对学校,教育局将给予奖励,有关镇也将给予扶持。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成为下一批联合体学校的学习和效仿的经验,带动浦东教育均衡优质的发展。

大背景:全市的五分之一

观察上海教育,哪个区最具代表性?包括市教委领导在内的不少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浦东。大浦东的教育“体量”,占全上海的五分之一;城乡并存,上海户籍和外来务工者子女同在;教育均衡等全市共性的问题,浦东一个都回避不了。这些大背景,让浦东的教育发展,具有了全市的典型性。

目前,浦东新区所辖1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区内共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571所。其中,中学161所,小学173所,幼儿园226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职业学校7所。现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总数为39.5万,教职工3.5万人,专任教师2.8万人。基础教育规模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首位,同样占全市五分之一强。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差异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步,在浦东1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城郊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一方面,大量的学校地处郊区,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浦东区域内每年都有几十所新开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需求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质量、办出品牌;同时,浦东城郊教育文化还有待进行相互交流和有机融合。

因此,占全市五分之一总量的浦东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的永恒主题,又是上海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要从区域实际出发,从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思考和谋划城郊教育一体化,以均衡发展促进城郊教育一体化。浦东新区要立足本区,放眼全市,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浦东教育均衡优质的目标。

好成绩:全国的先进区

作为上海典型的城郊结合型地区,浦东新区始终把城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多年来,在教育部的关心和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确立科教兴区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履行职责,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努力打造浦东教育品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去年,浦东新区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不断加大投入,让浦东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有底气。新区发改委在立项中向教育倾斜;财政局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投入,依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增长”。同时,实施公建配套工程,加大校舍增量,有效保障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发改委合理规划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委把住宅区内的中小学及幼儿园等配套建设是否按规划设计完成,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教育设施配套不全的不予发放交付使用许可证,杜绝了建设中的“缺斤短两”。同时,编制好配套费的投资计划、加大配套费的投资力度,在同等条件下在时间上予以优先配套。配套费投资做到专款专用、专项专用。

教育均衡,硬件投入是前提,但内涵发展是本质。新区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教育内涵发展项目,每年安排旨在扶持郊区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专项经费约150万元,确保了市和区教育委托管理联动工作顺利实施。对近300家向社区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受政府委托管理公办学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民办学校招收地段学生等新模式补贴2635.7万元,从而加快了浦东教育服务社区的改革步伐。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重点扶持民办学校内涵发展,对符合政策的30家单位补贴723万元,积极推进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形成。

教育均衡,最核心的是教学质量。浦东聚焦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基础管理水平。近年来,新区每年都召开区教学工作会议,坚持聚焦教学质量。新区2007年颁布了《关于浦东新区中小学加强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同时颁发了《关于开展浦东新区中小学校际学科教研联合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教学基础管理有章可循。开展校际学科教研联合体试点;强化教研组建设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每年重点对20至30所教学工作较为薄弱的或地处边远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集中调研。对86所学校进行“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举办首届“浦东教学展示周”活动。评估并确定8所学校为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持续推进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素质教育实验学校评审和区示范幼儿园评审等“三类评审”。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全体学生学业成绩普遍提高,中考合格率逐年提高。

聚焦点:均衡列“四化”之首

教育发展,要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当前,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要求,浦东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放眼世界,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大胆探索。浦东要聚焦政府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方式、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深层次体制障碍,依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洋山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外高桥国际贸易中心示范区等重大载体,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激活科技创新活力、强化社会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城市软实力,为上海率先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为全国改革攻坚探索新路。

国家和上海对浦东的新要求,就是对浦东教育的新希望。做为浦东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教育理应为提升浦东“五个力”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因此,教育发展,也要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进取的精神,开动脑筋,集思广义,面对新情况,想出新想法,推出新举措,让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站在更广的区域和更高的平台上,新区主要领导对教育系统在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建设“四个化”的要求。在编制浦东教育“十二五”规划过程中,浦东将“均衡化”、“优质化”、“规范化”、“国际化”新“四化”,列为总体目标。而且,把“均衡化”放在“四个化”之首加以突出和强调。起着引领作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均衡发展将作为未来五年新区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贯穿于“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始终,渗透在“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为此,教育局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制定了《加强合作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套规范性文件,推出了“局镇合作办学”和“学校办学联合体”,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度清楚地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地提出了工作要求,同时也规定了评价机制和奖惩办法。目标就是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工作模式也很丰富,就是要多渠道、多路径、多方式、网络化、互助式的合作;方针清楚,就是要实践,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实践,向实践要成果,并将成果让城乡百姓来分享。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浦东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浦东教育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进发的必然选择。

教育均衡化的努力和预期,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浦东的城乡百姓都能享受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浦东新区领导提出,城市化地区老百姓应该享受,农村地区也同样应该享受,户籍人口应该享受,外来务工人员也应该享受,要让均衡优质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惠及全体百姓,也就是入学机会首先要做到公平。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入学机会的公平体现的是一种起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没有这种公平,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公平都将无法实现。换句话说,入学机会的公平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和保障。浦东正在努力,并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也将着眼于未来,通过改革和创新,加速教育均衡和公平共享的进程。

新举措:联合体与局镇合作

原浦东与南汇合并之后,“大浦东”的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新的情况:区域更大了,学校更多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更加突出了。浦东新区基础教育规模在上海市各区县中名列首位,区域大、学校多、发展不平衡是该区基础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同时,该区又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结合型地区,有大量郊区学校和新开办学校亟待提升质量、办出特色。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均衡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实现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四化”的总体目标,在以往委托管理、结对互帮、与高校共建、教师柔性流动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局、镇教育合作,加强办学联合体工作,多方“借力”,加速浦东教育均衡的步伐。浦东将充分利用区内、系统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入外区和高校教育资源,有效借助地方政府资源,开展主体多元、渠道多样、形式多种的合作办学。合作办学将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调动学校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合作办学主体地位平等,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交流学习、互动互帮,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将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加以提升,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其实,近年来,浦东已在不断探索和积累多元的合作办学的形式。如在区内优质资源扩容上,新区教育局多年鼓励1所城区学校带动1所郊区学校,在学校办学方面全方位或以某个专项为重点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和提升。集团办学,则是3所以上不同学段学校组成品牌共享、资源互通的全方位合作组织,以实现校际共同发展。跨区县引进优质资源,浦东已率先试点委托管理,引进闸北成功教育研究所管理东沟中学等,让这些具有专业资质、具备管理能力的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中小学和幼儿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区内一些优质学校也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帮助提高郊区学校的办学质量。此外,浦东教育局还借力高校,已与华师大、上外等高校合作,引进高校资源帮助区内基础教育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据透露,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在发挥已有模式作用的同时,浦东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学校联合体和局镇合作两种新模式,并鼓励校际间的专项合作。所谓的办学联合体,指3所及以上同一学段学校组成交流合作、共享资源的校际合作组织,以实现校际之间的共同发展。成立联合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同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机制。如蒲公英幼儿园与星韵幼儿园、宣桥幼儿园、绿苑幼儿园等结成联合体,共同发展。

教育局、镇政府教育合作,将成为助推均衡的新模式。目前,浦东新区教育局将与教育局和老港镇和祝桥镇签约合作。教育局主要负责做好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和延伸,选派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结对;镇政府主要负责继续关心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和氛围。为提升镇区域内学校办学水平,由教育局选派城区优质学校一对一与镇区域内学校结对。结对学校之间就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特色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带动郊区学校发展。镇政府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为学校发展创造条件,为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教育局和镇政府共同开展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治理提供经验。

为此,浦东新区教育局将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并首创专项“均衡经费”。如建立办学联合体、城郊结对学校与教师柔性流动结合机制。领衔学校提供教师支教的享受新区有关支教待遇。建立评估和考核机制,教育局通过组织评估、督导、考核等对合作办学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作为校长年度考核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浦东新区教育局将设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经费。而且,教育局还将根据考核结果,对在合作办学中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加以奖励。在学校评优以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中,对参与办学联合体、学校结对的学校予以倾斜。在年终学校考评中,对支教学校予以倾斜。

(文见《解放日报》2010年12月21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