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掀课堂革命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1-4 9:22:00 人气:
编者按:自2009年起,“班班通”这个词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热门词汇之一。教育部在200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0年,很多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更是把“班班通”列为今年工作的重要工程。“班班通”的实现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邀请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班班通”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主持人: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班班通”工程全面实施起来会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占有什么地位?它的意义是什么? 余胜泉:信息技术对我们国家教育领域战略决策的落实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在基础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两个战略性决策分别是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教育技术在促进薄弱校跨越式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完全消除差距不太可能。如果信息技术参与进来,可能就会很快把差距从30年缩短到5年。素质教育方面,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实现三维目标、转变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理念,这些理念的落实,必须要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刘雍潜:“班班通”是一个事关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从“校校通”到“班班通”,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是城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上的延伸,解决了应用信息化资源全面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的瓶颈,而且也是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有效解决让所有孩子上好学的问题。 “班班通”的实现将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探索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班班通”全面改变我们的课堂主持人:据了解,仍然有很多教师甚至校长、教育管理人员认为,技术不过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用一样能达到教学目的。就此,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班班通”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值不值得花那么多钱? 余胜泉:技术绝不只是辅助手段,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技术观念。 第一种是技术的媒体观,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技术主要是作为知识传授的桥梁,将知识迁移到学生的脑袋里,对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质是对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局限全方位的强化,并没有本质改变。 第二种是技术的认知工具观。以前提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反映了一种观念的转变,技术本身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它延伸了我们的大脑,使学生的认知更有效率,变得更聪明。这对教育教学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再进一步发展,就是第三种,技术生态观。前两种是针对个体来优化认知过程,除此之外,技术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优化群体关系,强调群体的互动。反映在课堂上,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老师、学生、媒体、教材,现在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学习结构,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一种更为适宜的师生的生态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要时刻注意使自己的专业素养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适应未来的“班班通”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一旦他们掌握了“班班通”环境下的教育技术,就会改变这种对技术的偏颇看法,从“要我用”变成“我要用”。 主持人:“班班通”的课堂与传统课堂都有哪些区别呢? 刘雍潜:信息技术不但能帮助老师设置情境、呈现知识——这些都是常规的做法。而且还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交流讨论的工具、表达的工具、知识建构的工具,等等,不只是学生训练的巩固器,最重要的是延伸了学生的大脑。 在传统课堂中,如果一个特级教师来讲某个知识,或许也可以让学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高水平理解。但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知识探究、变换和加工,除了能实现知识目标的高水平达成之外,学生在课堂中还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交流讨论的机会、分析问题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些机会是训练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必要途径。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环境下,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而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提升了课堂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这也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独特价值所在。 “班班通”需要提高课堂使用率主持人:要提高“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率,学校层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作为教师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呢? 齐媛:学校层面的制度与举措是保障落实班班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层面是统筹协调硬件、资源、教师三要素的重要平台。学校一方面要对学校“班班通”建设有个整体的、系统的设计,另一方面,还要抓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让教师们尽快地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锻炼其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教学的技能技巧。学校可以利用一定的规范制度激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切实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覆盖面和教学质量。 “班班通”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对硬件、资源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情境下的有机整合。作为教师,一定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很多教师经常习惯于模仿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但他人的课堂模式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用时却不见得合适。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要想真正提高“班班通”教学的质量,教师们还要继续加强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学习,在理论的指导下去研读案例,尝试实践,才有可能用好设备,用活资源。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24日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