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从小抓起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1-1-12 9:09:00 人气:
杨浦区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也是上海唯一的“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控江二村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嗣源,发明了“二胡手腕矫正器”:当运弓姿势不准确时,“矫正器”上的发光二极管不亮,当姿势改正了,它就一闪一闪发出红、绿间隔的光……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中,他获得了“市长奖”。在本次评选中获“提名奖”的控江中学学生施佳丽的“代表作”,是“基于逻辑电路的天气感应智能衣架”和“基于电子感应技术的开门防撞预警装置”,这两项发明分获第24届、25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创造发明一、二等奖,她还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希望之星”,已申请两项专利。 复旦附中许家豪、复旦二附中徐清扬、交大附中朱博文、控江中学孙崇衍、杨浦高级中学许青、兰生复旦中学陈嘉腾等同学,也是创新小能手,都曾在国内外的科技创新比赛中取得佳绩。 建设“知识杨浦”离不开创新,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杨浦区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同时也是上海目前唯一的“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 “儿童哲学”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杨浦区12所小学增开了一门新课《儿童哲学》。在此之前,这门课已在六一小学试点了十多年。杨浦区教育局经过缜密规划,决定扩大试点,今年秋季再进一步,把这门意在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课程开进区内更多小学,使《儿童哲学》成为杨浦区小学的区本课程。 儿童要不要学哲学?能不能学哲学?六一小学的探索作出了回答。 记者观摩了一堂三年级小学生的《儿童哲学》课。上课了,老师先让孩子们读一个200字左右的成语故事“嗟来之食”,然后要求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50名小学生几乎每人都提了个跟别人不一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饥荒?”“为什么饿汉那么穷,财主却有钱有食物?”“饿汉为什么情愿饿死也不吃财主给他的食物?”……接着,老师请大家选一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主题,大部分同学选了“饿汉为什么情愿饿死也不吃财主给他的食物”。讨论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了一个有哲学意味的新问题:“生命和尊严哪个更重要?”讨论也因此更加热烈,有的同学认为,生命比尊严更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有的学生觉得,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没有尊严人家会看不起你”;还有的学生语出惊人,说生命和尊严同样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尊严,没有尊严生命就没有意义。生命和尊严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手心和手背。” 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不仅被激活,更尝试着多角度的、吸取融合不同观点的、由局部而整体的和由具体而抽象的思考。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认为,《儿童哲学》课程“能从源头上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让学生领悟对自己、对人、对事物、对自然的正确态度、正确认识、正确判断。 借力高校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金融实验室“开锣”了,讲解股票、期货、外汇等知识的金融课成为高一学生的一门选修课,每周1到2个课时;高二、高三年级,则开设了拓展型和研究型的金融课程。上财大附中的这个金融实验室与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实验室对接。 杨浦区创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善于借力区域内丰厚的高校资源,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大教授进小课堂”,不但讲课,还带中学生做课题研究。中学师生也到高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开展教学活动,“小课堂搬进大学堂”,丰富了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种类和内容。 校本课程建设,尝试借用高校的特色优质课程资源,在高中开课并相互衔接。同济大学派教师到同济一附中开设了基础德语、三维动漫设计等课程,还准备把建筑艺术课延伸到高中;杨浦高级中学邀请高校老师带高中生做课题研究…… 激发潜质创新教育,是让青少年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教育。杨浦区创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动手,把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在上海市第24届英特尔青少年创新大赛上,这个区的72名中小学生的57项创新成果亮相展台,数量居上海各区县之首。受折叠式瑞士军刀设计思路的启发,复旦附中学生强荔做出了一个“钥匙盒”,盒内5把钥匙共用一个手柄——如果推广使用,积少成多,就能节省下大量金属材料。 在创新活动中,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得到释放,创新潜质被激发出来,1年多时间,杨浦区共孕育出1000多个青少年创新成果。 (文见《文汇报》2011年1月4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