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者认许”破解教改质疑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2-23 13:56:00 人气:
香港大学校长资深顾问 程介明PISA作为国际性的、极为严谨的比较,是一种“第三者认许”,国内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争议与质疑,也许可以迎刃而解,因而“清除跑道”,让改革的远景更加明朗,也让改革的前路更加顺畅。PISA成绩排在前面,就要承担“排头”的国际责任。 香港大学校长资深顾问、香港教育学院讲座教授程介明先生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经济与教育研究中心之邀,对上海和香港两个案例进行了数天的实地调研。测试结果发布后,程介明撰文从第三方的角度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上海在参与PISA中的得失。 2010年12月8日,OECD宣布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9年测试结果。上海在几个主要项目里面排名第一。主持PISA的OECD网页上,直言“PISA成绩上海最佳”,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讨论。上海参加2009年的PISA,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水平(或者应该说是学生的能力水平)第一次拿来与其他国家比较。上海在PISA的表现,在西方国家引起注意,似乎触动了一些国家领袖的神经,也就一点也不奇怪。 要解释PISA的好成绩,关键不是测试本身,而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与环境。 第一,中国学生学习的强度与密度,是许多其他文化的学生难以比拟的。中国课堂里面40分钟的活动,往往要比西方国家课堂强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学生的学习经历,比其他文化的学生,也许要丰富很多。这包括学生专注的程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课程要求的进度等。 第二,中国学生的学习是全时间的。课堂以外,还包括课后的、课外的、校外的,还有学校、家长以至学生自己组织的学习活动。大多数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公立教育,都把资源全部投放到课内学习;因此学生课后、课外、校外生活中学习的元素很少。 第三,中国教师经常地、有组织地进行专业的研讨与提高,也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例如学校有教研组、政府教育部门有教研室。这与许多地方的教师,需要个人应付多个课程、课时繁重,不可同日而语。同样,我们自己习以为常的,在别的国家很难实现。 第四,上海对于薄弱学校的改造,花了不少功夫,是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关键。如何改变薄弱的学校,许多教育制度束手无策;上海在这个方面卓有成效,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大面积的系统里面,不致有太大的差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PISA严格的抽样条件下,上海学生的总体表现还是比较好。如果说前述三点都是多年的传统,薄弱学校的改造,则可以说是政府刻意的改革行为。看来这也是OECD和其他国家最感兴趣的,因为从政策层面政府有可为。 PISA这样的研究只是改革结果的检阅,而不是改革的目的。PISA用的不是传统的方法,而是比较真实地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令人欣慰。但是,PISA成绩可喜,也要防止自满,最重要的还是看到漫长而艰辛的前路。 从PISA“排头”可以看到什么?可以看到改革成果,看到未来方向,看到国际责任!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18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