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撤点并校,步子再稳一些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3-16 15:00:00 人气:

今年两会前夕,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给记者发来一封信件,信中谈到了当地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倾向。两会期间,记者就这位校长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一些代表委员,请他们说说对撤点并校的建议和看法。

【校长来信摘登】

我是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的方向很对,撤点并校后集中配置了教育资源,农村教育的城镇化、正规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在有的地方,过于追求撤点并校的数量与速度,使学校撤并在带来教育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无奈。

以我所在县区的某乡镇为例,1990年,这个乡镇有19所小学,1997年“两基”验收时,校校建教学楼,搞达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大多是负债兴建。到2007年,21所小学只剩下5所,撤并率在73%以上。那些“普九”攻坚战中建立起来的花园式学校,就这样人去楼空,很可惜。

学校布局调整后,孩子上学远也成了一个问题。我曾就这一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200人中,上学路程在1公里以内42人,1公里以外37人,3至5公里100人,5公里以外21人。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么长的路,无论是精力、体力,还是路上的安全,都是个问题。由于学校无法配备校车,且不具备寄宿条件,有的家长用农用三轮车、无牌照的车接送孩子上学,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代表委员观点】

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适龄上学人口减少,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大势所趋。山西70%是山区和丘陵地带,有个别乡镇总人口才上万人,学生人数本来就很少,有的父母出去打工还把孩子带走了,这种情形下,我认为进行布局调整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首先,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有的山区路途崎岖、交通很差,硬性撤点并校,会增加农村儿童的上学距离,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校舍安全工程,保留一定的教学点,要在便利和质量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其次,不能认为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撤并的数量与速度,这会引发诸多问题。需不需要调整,怎样调整,什么时间完成,这些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综合考虑,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听取当地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操之过急。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撤点过快过急的同时,很多配套建设、保障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客观上并没有收到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效果。

总体来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长期趋势,但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把布局调整当民心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蒙兰凤: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当成一项民心工程来办,出发点是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学校布局调整要考虑到家长的负担问题。孩子上学远了,家长要接送;孩子住校了,住宿费、生活费会增加,客观上,在撤点并校的过程中,会增加农村家长的负担。我也看到,一些地方正在采取减免住宿费用、补贴学生生活费、建立校车制度等措施,这些经验值得推广。

学校布局调整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撤点并校后,很多地方建了寄宿制学校,但是在一些地方,寄宿条件、硬件设备比较差,有的宿舍没有厕所,学生晚上要跑出去上厕所,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而在师资配备上,有的学校没有按照121的师生比来配备师资,授课教师不足,生活教师更是匮乏,孩子的生活需要照顾,心理需要抚慰。

我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让寄宿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此外,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我特别呼吁加强生活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长期缺乏亲人陪伴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关怀。

【会外专家连线】

统筹规划农村学校布局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农村学校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撤并学校那么简单。仅就学校撤并来说,就涉及被撤并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重新分配、撤并后学校资产的处置与使用、学生上学交通工具的配置与安排、学生住宿与食宿问题的解决等。同时,学校还涉及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诸多事宜。因此,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农村学校布局,把学校撤并与农村幼儿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校车工程、农村教师安置工程等结合起来,保障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学校布局调整真正成为农民的民生工程和福利工程。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1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