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小学生和初中生互助学习分享快乐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1-3-28 12:46:00 人气:

对学生而言,学习都是“各自为政”的个人行为。日前,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发布少先队快乐学习相关调查,对小学生和初中生提出了“拼拼族”学习模式,即通过小组、集体式的分享,互助学习,提升情绪,体验快乐。

多数孩子是“学宅”一族

该调查历时近4年,由9名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完成,是全国少工委批准立项的2010年少先队重点课题。课题组对卢湾区千余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六成以上孩子认为“学习不快乐”,仅有不到一成的孩子感觉“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课题组组长、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冬梅老师说,如今,多数孩子是“学宅”一族,对于学习的话题比较“封闭”,不主动与父母交流,同学之间的话题也很少涉及到学习情况,当学业负担加重时,会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认同度最高的三项内容是“活动、友爱、好心情”;他们心目中快乐学习生活的图景是:有知心伙伴,在校外能经常一起学习、玩耍,一起分享各种事物。

迂回战术先来“拼课程”

脑科学专家认为,积极的情绪能更好地开发大脑的学习潜力,而孩子们认同度高的“活动、友爱、好心情”正是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养料”。2008年初,课题组尝试在基地学校兴业中学和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试点开展同伴互助学习,让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中队或小组,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

起初,兴业中学的老师命令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但是“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们仍然不习惯彼此交流,甚至有成绩较好的学生跑去对老师说:“我把学习方法都告诉别人了,还怎么拿第一?”

兴业中学校长金逶说,学校发觉这一情况后,采取迂回战术,不急着让学生“拼学习”,而是“拼课程”。每周五下午减去一节课,让学生参加艺术、法语等特色课程和创新实践活动,再以小组形式展开比赛,使学生初步养成集体观。该校学生小傅的数学很优秀,一次解题中,同学们都愁眉不展,而他用奥数的方法巧妙地解答出来,并自告奋勇当起小老师。小傅说,感觉以前同学是竞争者,而现在是合作伙伴,通过小组其他同学的帮助,自己成绩最差的英语也取得很大进步。

开放式“拼学”更长久

兴业中学教导副主任刘说,与课堂临时的分组讨论不同,互助合作是一种长期的学习模式。学生们主要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学习经验,既可以在班级里,也可以在课外,或约在某个学生家里。如今碰到交作业时,小组成员们会互相督促,还会主动问老师:“我们小组还有谁完成得不好?”集体的学习荣誉感就这样慢慢培育起来。

专家们建议,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还应该让“拼学”更开放些,而非局限于单纯的课堂学习。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说,快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集体的参与和合作,给予他人,又获得他人的帮助,彼此间感受到友爱,以产生共同进步。学生们可以通过社团、社区等活动,在实践中互相学习。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善于表达,小组成员长期接触交往,可以彼此取长补短。

如今在“拼学”的基础上,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发动住得近的孩子组成“拼拼族”,一起上学放学。除了交流学习,他们在课余时间还拼锻炼、拼游戏,培养交往能力。有意思的是,“拼拼族”逐渐扩展到了家长圈,家长们通过孩子结识,开始交流教育经验,共享教育资源等。

快乐指数纳入综合评价

课题组专家和老师认为,无论是拼学还是拼活动,无非是让孩子学习生活得更快乐。而现在家长往往更看重分数、排名等学习指标,忽视了孩子的快乐指数。

专家建议,应将快乐指数这一指标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如“作业负担如何”、“校园学习生活是否开心”、“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上什么课最快乐”、“与同伴相处是否融洽”等,方便老师和家长定期掌握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动态。王冬梅说,快乐学习并不是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学习,而是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让学习“可持续发展”。

(文见《解放日报》2011年3月1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