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建合格学校成均衡发展突破口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4-2 16:22:00 人气:
【省长寄语】三湘大地涌动均衡发展滚滚春潮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于来山3月9日,教育部与湖南省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我们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湖南是一个教育大省,自古就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当前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非常热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重大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省第9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把合格学校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并列入了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当前,湖南正在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动力源和推进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今后,省里要加大统筹力度,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形成经费向贫困地区和落后地区倾斜;要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要认真做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项目的相关工作。我们期待通过不懈努力,我省义务教育的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全省122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15年,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到2020年,全省县际之间义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办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义务教育。 【新探索·新亮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新时期教育的追求,更是各级政府的历史责任。 立志建设教育强省。以重教育会读书的湖湘文化闻名于世的湖南人,“霸得蛮”、“吃得苦”的湖南人,近年来,在探求和追寻义务教育均衡的路上,付出了艰辛努力,且从未停歇。 发出“建设教育强省”的强音——湖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建设教育强省!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作出“强省”决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分量最重的专项计划 相对于东部发达省份,湖南的教育基础不是特别好,湖南的经济更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但是在2006年11月湖南第9次党代会上,一个声音横空出世:建设教育强省!而当时,湖南的经济总量和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都是排名第12。在此前,全国提出这个口号的只有山东、江苏、浙江、广东。 建设教育强省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在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中,推进义教均衡成为四个重点计划之一;2008年省政府又专门颁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邯郸会议”后,湖南在全国率先召开现场会贯彻会议精神,同时省委、省政府再次颁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义教均衡,首先是硬件的均衡。而硬件,重要的又是投入。“强省决定”明确提出两项硬指标:“十一五”期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2个百分点,省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年初预算比上年递增20%。此项刚性政策5年坚持下来,到2010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收入达到645.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16%;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422.70亿元,比2005年增长194%;省本级预算内教育拨款到2011年达到38.08亿元,比2005年增长176%。与此同时产生的另外一组数字是:从2008年开始启动合格学校建设。3年来,全省共投入44.8亿元,建成了3693所合格学校。 “还将在这个基础上,再用3到5年时间,完成全部计划的1万所。”省委书记周强多次强调。 ■典型案例“分片区模式”的醴陵 醴陵市103万人口,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学校238所,学生11万人。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但同时,还是“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3年就建成了合格学校131所,完成规划的90%。该市城区学校基本没有择校现象,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左右;农村学校与城区区别日益缩小。 醴陵的办法是探索分片区模式,以解决区域差距。 经过几年的摸索,醴陵最后的办法是,将全市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以片区为单元,建立了市委常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实施、分管领导负责的片区教育管理模式,对全市教育资源实行分片管理。以片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促进全市义务教育的整体均衡。 首先是在硬件上,分片规划学校建设。对东西南北4个农村片区,着重在薄弱学校改造、资源配置优化和办学条件改善上下功夫;并重点向经济较为薄弱、人口较为稀少的西北片区倾斜。3年来共建成31所合格学校,占两个片区应建学校的94%;在城市片区,则规划新建了江源、东岸小学等。通过合格学校建设,五个片区基本实现了“建一所、亮一所、改一所、优一所”。同时,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醴陵全市的200多所学校,所所都通了水泥路。 其次是师资,在片区内均衡。市教育局局长易磊告诉记者,农村教师大多在本乡本土工作,城区教师嫌农村交通不方便,如果在全市进行交流,势必会给老师们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现在分片区内进行交流,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边远的山区库区,则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0人左右,定点到这些地区任教。 五里牌小学是位于城区的农村校,校舍破烂杂草丛生,学生纷纷转学。去年春季开始,同一片区的7名城区学校的老师陆续被调来,校长李潜滋都是从市里最好的小学姜湾调来的。仅仅一年,学校面貌大变,200多万元的投入和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得30多名孩子重又转回。 再其次是考核评价。针对5个片区的不同特点,按照三级标准制定具体办法。此外,教研活动等,也都是分片区进行。 2010年4月,湖南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醴陵经验。 乡村也要有名师!“重教育”的湖南人对乡村教育厚爱一层 义教均衡,除了物的均衡,最重要的是人的均衡,师资均衡。如果说,物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均衡的话,人则不仅仅是钱能解决的。 湖南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一是配合合格学校建设,建立了合格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近5年内每年为农村中心完小以上的学校培训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各1人。以5年建设10000所合格学校计算,总数至少在30000人以上。 二是从2006年起,每年为农村免费定向培养2000名五年制大专层次小学教师,2010年又开始为农村学校免费定向培养1500名本科生。几年下来,总数已达11073人。今年首批将有1000多人毕业,与全国统招的首批免费师范生388人一起,同时充实农村教师队伍; 三是为62个贫困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6064人。 四是大量的特岗教师、顶岗实习老师和支教老师下到农村。记者所了解到的是,2010年,仅仅衡阳师范学院和湖南第一师范两所学校,顶岗实习的老师就有2000多人,同时特岗教师招聘了3598人。2011年,这个数字将要达到6000人。 实事求是地说,“特岗”“顶岗”也好,培训支教也罢,实现城乡均衡,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一件事是留住乡村教师,让乡村教师安心乐教。毕竟,全省的教师总数有6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在乡村。 ■典型案例国家级贫困县泸溪:让农村教师把心留在农村 泸溪隶属于湘西自治州,很穷,至今还顶着“国贫”的帽子;泸溪很偏,当年屈原流放时就栖身过此地。但是如今,泸溪的教师们在此生活工作得很开心。因为这些年来,县里尽一切可能,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用县委书记刘时进的话说,“教育最大的资源是教师,稳住农村教师队伍是我县教育的当务之急。”“留人得留心。靠‘堵’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只有加大向农村学校的投入与倾斜力度,让农村学校的教师把心留在农村,才是治本之策。” 泸溪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是依法保证教师各种待遇。县财政全额保障了教师的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绩效工资等待遇。从2005年起,为全县教师发放了13个月补助工资,2007年-2009年年底为全县每位教师发放了1000元奖金。2010年这个数增加到2000元奖金。 二是实行“三个倾斜”,鼓励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即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职务评审、评优评奖“三个倾斜”的政策。从2009年起,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300元;2010年村片小教师提高到600元,农村片小、农村中心完小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200元。2011年,这两个数字将分别达到1200元和400元。实施绩效工资后,坚持向农村教师倾斜: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倾斜200元,初中、中心完小教师每人每月倾斜100元。仅此一项,县财政预算将达1200余万元。34岁的青年教师易祖兵,在全县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的激励下,主动提出到潭溪镇最边远的楠木冲村小任教。而在全县,像易祖兵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 三是想方设法解决农村教师住房。从2006年起,按照“政府统筹,个人垫资、产权公有、以息抵租、周转使用”的原则,县里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转住房建设工程,两年多建成350套住房。2009年开始又进行周转房建设,老师不用垫资,只管租住。几年下来,全县共计投入4000多万元,建房1100套,解决了200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今年这个项目将继续投入1000万元。在这个县的达岚中心完小,我们看到李万春老师居住的公转房布置得井井有条,打扫得一尘不染。他说,房子面积虽然只有60多平方米,但是条件好多了,够用了,工作也更安心了。 网络超前部署!教育信息化纳入“数字湖南”建设体系 信息化社会,最大的一个便利是可以资源共享,而资源共享的前提又是教育技术装备。好在湖南的合格学校建设中,对教育技术装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可以说,合格与否,主要是装备。”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说,因为通过“普九”以来的多年建设,许多学校的教学楼等主要设施基本建设完毕。据统计,3年多来,全省已建成3000多所合格学校,其中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达20个亿。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建成校园网的学校有2448所,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4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区)5个。 实事求是地说,尽管作出了极大努力,但是农村人口占了70%以上的湖南,教育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如网络互联互通、管理使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好在去年底新制定的《湖南规划纲要》已经对这一块作了重点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数字湖南”建设体系,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缩小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差距。 ■典型案例隆回山区50多岁老师都会做课件 隆回县也是“国贫”,地处湘西南腹地,还是个有着116万人的人口大县。但隆回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贫”。全县2005年就实现了“校校通”,2008年开始又高起点启动“班班通”。近5年,全县累计投入教学设备设施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上层楼。 2011年年初,记者在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隆回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应用教学观摩活动周”。这是县里为交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而举行的一次大规模培训。全县3000余名农村教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分别在县城装有“班班通”的东方红、万和、桃花坪等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观摩。“用多媒体来上课,让农村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新鲜感,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鸭田镇苗田中学的周争老师说。现在学校已经装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是很多老师却不会用。这次学习完回去之后,她会用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充实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更有积极性。 “校通、班通都好说,关键是要用。”县教育局局长彭和生告诉记者,为发挥设备的作用,2005年,隆回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县级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先后选派1200余人参加了省、市级网络技术、远程教育设备维修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培回来的教师又对本单位的所有教师进行再培训。5年来,全县共有1万多人次参加培训,80%的教师获得了信息技术高级证书。被称为隆回“西藏”的麻塘山乡油漆坪小学,5名教师平均年龄53岁,个个会用多媒体教学,59岁的石太河老师还能熟练地自制课件。全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覆盖率100%、教师参与面达95%,课时覆盖率达50%以上,学生信息技术考查合格率连续5年达100%。 【厅长访谈】如期实现目标——访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到2015年年底,所有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到2020年,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所有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化要求,县际间义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这是3月9日湖南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时承诺的发展目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湖南第一批签署备忘录,怎么保证目标如期实现?记者就此专访了湖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张放平。 记者:湖南作为第一批签署备忘录的经济欠发达省份,您认为有什么特点? 张放平:我觉得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湖南有三大特点:一是我们较早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有所动作。湖南地域辽阔,城乡差距较大,省委、省政府对教育都非常重视。早在2006年,湖南省委第9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200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决定》中四个重点计划之一。二是有很好的工作基础。我们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省本级预算内教育投入连续3年保持20%增长,即使是2009年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也是如此。三是确定了一个很好的抓手,就是合格学校建设,并将其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四是有很好的湖湘文化底蕴。湖南人民尊师重教,湖湘文化求真务实,敢为人先。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将合格学校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这是湖南的工作特色。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张放平:义务教育均衡到底怎么抓?突破口在哪里?首先是硬件均衡,关键是教师均衡,最终是要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均衡。我们的合格学校建设是根据国家学校建设标准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的一个综合标准,既重视硬件建设,包括功能室、图书仪器、设备设施,又把办学思想、教师均衡配置、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 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校与校之间的均衡。湖南是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不很发达。省里有一个统一的基本的办学标准,有利于促进办学资源合理配置。以建设合格学校为抓手,我们计划到2015年全省基本完成村完小以上1万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3年来,全省共投入44.8亿元,建成了3693所合格学校。 记者: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均衡配置,这方面湖南是如何推动的? 张放平:教师均衡配置除了推动县域内骨干教师交流,省里还有两条措施:一是抓农村教师定向培养工程。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努力解决师资水平均衡问题。二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同盟体系,实现全省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城乡、区域之间共享。 记者:从您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路清晰,工作务实。您对未来几年湖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充满信心? 张放平:我很有信心。目前,全国各地正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我们正在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规划,立足于从7大方面解决均衡发展问题。我们一定会乘建设教育强省的东风,如期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 【链接1:新成就】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全省3年共投入资金44.8亿元,扩大校园面积113万平方米,建设教学生活用房385万平方米,扩大体育场地及绿化面积597万平方米,添置教学仪器设备806万件,完成3693所合格学校建设。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教室、科技活动室等功能教室逐步完善;相关内部设施设备得到充实,寄宿生生活条件有了改善;校园布局趋于合理,学校绿化、美化、硬化程度得到提升。 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努力,项目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学科教师得到充实,短缺教师得到及时补充;每所学校都有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教育质量较快提升。通过条件和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学校课程开设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改典型不断涌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社会认同度显著提高。农村合格学校建成后,城乡学校差距逐步缩小。许多由农村到城镇学校就读的学生开始回流,“择校热”逐步缓解。合格学校建设为老百姓子女就学提供了优质资源,满足了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是继“普九”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链接2:新经验】转变观念是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普九”完成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核心内涵和主要领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举措。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现代教育观念。 党政重视是关键。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举措,每年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统筹实施。 机制建设是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力量的全力配合。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从政府责任、经费投入、资源配置、质量保证、社会监督等方面构建一套完整的机制保障体系。通过制度保障,有效推动发展。 适应需求是根本。在“普九”目标实现之后,老百姓“上好学”的需求提上议事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和适应这种需要。 【链接3:新规划】一是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做到按标准建设和布局学校,规范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程序,落实就近入学规定。 二是改革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规范初、高中办学,统筹发展优质资源。 三是进一步加强条件建设,实行城乡统筹、项目统筹、经费统筹,启动教师周转房建设。 四是促进教师均衡合理流动,改革编制管理办法,完善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健全骨干教师培养任用、校长教师交流以及评价激励的制度。 五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健全评价体系,加强人文校园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 六是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受教育权益,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 七是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保障机制,包括统筹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监测督查机制等,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26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