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人口大省誓要实现均衡目标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4-7 15:04:00 人气:
【新探索·新亮点】亮点1 委托管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由城到乡、由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的快速移植,南阳市卧龙区把具有一定规模、相对薄弱的18所农村中小学委托给11所城区优质学校管理,以城区学校为核心,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实行一体化管理。 共同体成员单位原有的法人地位、法人代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变。任命城区委托管理学校的校长为农村薄弱学校的第一校长,负责学校的重大经济事项的决定权、人员调配权、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等;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为共同负责人,具体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委托管理周期为两年,分年度进行考核评估。对被托管的农村薄弱学校的所有考评成绩按照一定权重合并计算,纳入对城区学校年度综合量化考评。南阳市第二十一小学校长高亮说:“托管不是管,而是帮;不是施舍,而是给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脚踏实地;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不是玩形式,而是动真情。” 在教育教学上,卧龙区坚持城乡学校“五同步”,即同步落实教学常规、同步开展教研科研、同步推进教学改革、同步开展师生活动、同步进行教学评估。 在学校管理上,采取了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机关干部包学校、干部交流任职、举办学校管理培训班、观摩评估、兑现奖惩等措施。 委托管理实施4个多月以来,被托管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都变得更漂亮了、更有书香气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像“疯了”似的被调动起来了,校长借助“第一校长”的平台“感觉有靠山了,方便管理了”。 亮点2 城乡联动打造教育信息强县在位于鹤淇产业集聚区的实验学校工程施工现场,搅拌机械的轰鸣声、“构造柱”打眼的嘟嘟声,还有钢筋编织的吱吱声,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像这样火热的施工场景,在淇县乡村还有不少。这是该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 该县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教育最关键的地方,优先确保农村教育投入。3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撤除农村初中2所、小学5所,合并班级153个,迁建学校4所,改扩建学校33所,维修改造学校93所,新改、扩建校舍面积达7.5万平方米。 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标准农村初中实验室33个、小学科学实验室77个,配备课桌凳2.5万套,充实了中小学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全县92.3%的初中、92.8%的小学达到省定标准。 在淇县西岗镇西岗中心小学,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设施,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农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到与城里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 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均衡发展。该县先后投资1700余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134个,网络电子备课室19个,校园局域网20个。 目前,该县城区学校和80%以上的乡村学校实现了班班有电子白板,任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全县150人以上的学校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班班通、堂堂用”,学科覆盖率达100%。该县还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全员培训的县区。 “上课时教师通过网络把事先做好的课件一一呈现在电子白板上,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用电子笔轻轻一点,中央电教馆的教学资源也可按教师的设计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尝到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甜头!”谈起教育信息化建设,西岗中心小学校长王洪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亮点3 打破鸿沟培养高素质师资给予学生的是一杯水,而教师拥有的一定是一桶水。要打破城乡的教育鸿沟,必须形成没有差别的均衡的师资力量。 在洛阳新安县,县财政每年拿出2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教育奖励。2010年,该县还成立了基数为620万元的芳达集团盈信园丁奖励基金,对全县中小学校生活困难的教师和对教育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名校、名师、学科带头人”的合作项目,培养扎根新安本地的名校、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坚持开放办教育。选派优秀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同时,还举办了百名教授进新安活动,先后邀请200多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到新安开讲座。 坚持平衡办教育。每年都坚持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并且制定农村教师倾斜政策,对山区附加20%的编制,深山区附加25%的编制,农村学校的教师享受农教补贴,评优评职给予优惠,招录的大学生坚持面向农村中小学校。 建立了学校帮扶制度。加强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每年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或支教,选派农村骨干教师到县城学校轮岗学习,切实加强城乡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逐步平衡和提升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亮点4 加大补助不让贫困孩子失学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失学,近几年,舞钢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精神,保证了各项经费落到实处。 不但免除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还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进一步扩大贫困寄宿生补助面,真正实现了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 “去年春节,学校为我们这些贫困生补贴200元的救助款,给家里减轻了负担……”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杨东珂说道。 孤儿、农村特困户、城镇低保户等贫困家庭子女均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是为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惠农政策。 自2007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9万名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让贫困生重返学堂。 平顶山市率先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今年上半年,该市筹措资金764.525万元用于“两免一补”,其中:免杂费资金523.9万元、免教科书资金107.5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133.125万元。 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31187套,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达3645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受益学生共计31425人。 亮点5 文化立校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漯河市临颍县以“均衡城乡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为抓手,五措并举不断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一是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和《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成立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规范学校作息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进一步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 二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课改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展课改实验,推广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把环境育人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建“绿色学校”、“文明学校”和“花园式学校”。把2008年确定为校园文化建设年,全县各学校结合自身传统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底蕴,着重抓好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有力提升了全县学校的办学品位,营造出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先进区县巡礼】投入篇狠抓经费 确保增长临颍县 狠抓经费保障,确保“三个增长”:2007年、2008年、2009年,3年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增长率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全县小学、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加。全县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均全额拨付教育部门使用。另外,县财政对教师工资实行专户管理,及时足额拨付全县教师工资,认真落实教师津贴发放政策。积极化解“普九”债务,化解率达100%。 舞钢市 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9155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为所有中小学校楼房安装了避雷设施,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购置了图书、仪器、体音美器材及设备。农村小学有了钢琴和标准化实验室,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了标准化学生公寓、食堂和学生餐桌凳。全市所有中小学校的图书、仪器和体音美器材全部达到或超过了省定标准。 学生篇关爱儿童 生源均分孟州市 从2007年起,该市实施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现场会。市领导和各乡镇办事处、局委主要负责同志每人认领资助一名留守儿童。市教育局组织教师担当代理父母,动员有条件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爱行动”让留守孩子在校暖了心,家长在外安了心。 中牟县 将三所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的60%均衡分配到全县各个初中,规定择校生不享受分配生待遇,从而杜绝了各学校招收择校生现象,有效地稳定了农村生源,调动了农村薄弱初中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了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师篇城乡交流 拉手结对南阳市 打破原有的校际界限,实行教师统一调配,确保弱校每个年级都有强校教师任教一门主要学科。同时强校向弱校派驻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主管弱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名校的骨干教师到被帮扶学校任教,在职称评定、晋职晋级上优先考虑。强弱校师资捆绑,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逐步平衡和提升了全市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 鹤壁市 针对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偏低的现状,该市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突破口,先后选派500多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150多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顶岗学习。组织开展“百校千师手拉手”活动,从全市城镇学校中遴选50所优质学校、500名骨干教师分别与两县三区50所农村薄弱学校、500名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结对帮扶。今后,该市还将加大教师资源调配力度,推动城乡教师之间合理流动,进一步扩大交流比例。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28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