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跨越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1-4-13 14:27:00 人气:

——写在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工作会议举行之际

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局局长 黄强

与崇明优越的自然环境相衬托,崇明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的“生态教育”远近闻名,成果丰硕。

现在,崇明教育工作者敏锐地提出,要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转型,这不是一般的文字游戏,而是深刻理解教育本质的科学解读;也不是词句搭配的互相换位,而是强烈追求教育优质的时代呼唤。

从“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崇明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新的迭加,崇明教育的方位得到了新的拓展,崇明教育的内涵得到了新的深化。

可以说,“教育生态”,是实现崇明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崇明教育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强大引擎”,是崇明“生态教育”从单一的教育方式走向综合的“教育生态”格局的“起航远征”。

“教育生态”的缘起: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

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转型,符合崇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符合崇明教育追求优质的理想。

转型的基础

在崇明,这种转型具有教育现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崇明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提升。新建明珠小学和正大中学,撤并了港东小学、利民小学、桥镇小学、新河中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进行了合理调整;实施农场学校属地化管理,基本完成校舍场地改造,为所有中小学校新建塑胶运动场地;为所有教师配置了办公用电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班化”教育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有效实施,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成果显著,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初中毕结业率保持在98%以上。二是学前教育和保教质量有较大提高。幼儿园园舍基本达标,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率达到92%。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高中精品教育建设进程加快。崇明中学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民本中学、扬子中学、城桥中学、堡镇中学完成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创建;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增强,高质量、高水平高中学校新群体逐步形成。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高考本专科上线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竖河职校再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校,被市教委评为上海市百所重点职业学校建设合格单位。成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社区教育工作有了明显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得到增强。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长并实现了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各类教育的生均经费逐年增长,教师的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崇明“生态教育”,从早期的“三园教育”到后来的绿色教育、鸟文化教育,再到近五六年广泛开展的生态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由个别学校的开创性探索到全县层面的推广,由局部领域的研究到涉及自然生态教育各个层面,由课外兴趣型松散的教学活动到形成教材进入课堂,再到系统的课外实践活动,由识记层面的知识拓展到思想行为层面的生态习惯培养,在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崇明教育挖掘身边资源,建设地方课程,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格局。在县级生态教育的大框架下,各中小学校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特色创建,形成了一大批特色课程。生态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转型的需要

“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转型,适应了崇明未来的发展。崇明提出建设生态岛的战略环境,要求具有低碳化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全球视野;实施生态型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国家战略;保护现代化生态岛——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生态”的形成,是与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相吻合的。

“教育生态”的内涵:全面科学发展教育

以生态教育导引区域教育的全面转型,崇明县教育局局长黄强认为,就像交通由渡船转向大桥一样,从“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崇明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直面这个大角度的转型。

教育生态: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

全国和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崇明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是全国上下教育工作下一个十年的主题,教育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将通过上下联动的教育改革逐渐加以化解。大政策创造大环境,改革的大趋势必将为基层教育的大胆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依托教育改革的政策大势,发扬“生态教育”的实践传统,大力拓展“生态教育”内涵,让生态理念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让“生态教育”的实践经验化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崇明教育的生态化,构建崇明教育独特的地域生态体系,已经正当其时,也是下一个十年崇明教育的不二选择。

“教育生态”:以人发展为本

“教育生态”源自自然生态,又超越自然生态,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持续的发展、全面发展,旨在探索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符合国家和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要求。

“教育生态”,以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呼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适应,以人文生态的丰满与自然生态的绿色相辅佐,强调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的基色,强调以人发展为本创造幸福的绿色,强调人与教育和谐奠基未来的春色。

“教育生态”,就目前实践来看,需要实现“五大转型”,即:(一)教育投入要从偏重硬件建设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型;(二)教育职能要从选拔教育向公平普惠教育转型;(三)教育质量要从分数主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型;(四)教育管理要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五)教育重心要从关注基础教育向关注终身教育转型。

“教育生态”的指向:全面、均衡、开放、可持续

教育生态,是教育的系统工程,是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全方位加以谋划。

“教育生态”的总目标

崇明构建“教育生态”的总目标是全面、均衡、开放、可持续。即以“生命观”为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核心,构建和谐、人本、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实现教育发展目标高起点、教育运行机制高效能、教师队伍高素质、教育环境高品位、教育质量高标准,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谐发展。

“教育生态”的核心思路

崇明构建教育生态的核心思路是“五个化”:即教育课程的地区化、教学方式的自主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

教育课程的地区化,蕴含着“独特的才是长久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发展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的地区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努力形成一批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带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发展。

教育方式的自主化,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还原学习的幸福,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追求真理的习惯和能力。课内重点发挥崇明中学“自主学习”的实验性示范性成果辐射作用,在全县层面广泛开展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课外将继续深化对“今天行动计划”的实践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形成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机制。

办学方式的多样化,依托的理念是“更多的选择才能造就更多的人才”。自然生态体系维护的中心内容是保存物种的多样化,教育生态涵养的重心同样是促进办学方式的多样化,要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合理竞争机制,形成不同学校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机制,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化办学,建立学校与社会深度互动的机制。

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目的是让“每一棵小草都有一片健康生长的土地”。通过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特别要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着力解决择校难题;要大力改善县域内明显落后的校外教育条件,促进校内外教育的均衡发展;要着力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各学段的全面发展。

教育合作的国际化,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存。要通过引进国际课程和国际大学,形成区域内国际交流的氛围,直接和间接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同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促进崇明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加速转型,从而推进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教育生态”的实践:四大重要改革举措和六大重点发展项目

为落实教育生态的构想,崇明教育将根据上海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地方特点,实施四大重要改革举措和六大重点发展项目。

四大改革举措

分别为: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提升政府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和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实施机制,加强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能,建立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教育中介和服务机构,不断增大社会机构对各级各类办学机构的评估参与度与影响力;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多种合作办学模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完善干部队伍的管理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办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探索实践有利于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不合格教师培训和转岗机制;完善干部教师岗位设置,进一步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形成教师不断成长的激励机制。三是推进学校内部体制改革。重点是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实现所有学校内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管理结构,逐步试行学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和相制衡的机制,促进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四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是实施课程建设计划,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地方课程的特色化,并提高各类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效能;实施“主动·有效”课堂教育改革项目,创建开放式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继续实施“今天行动计划”,从兴趣、技能和习惯培养入手开辟学生道德、学习、身心和技能等方面素养的发展空间;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注重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促进他们快乐、健康成长;建设现代化、多样性的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大力发展校外教育,拓展学生开展创新和实践活动的渠道。

六大重点发展项目

分别为:一是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在重点发展地区建造一批幼儿园和中小学,使教育资源配置基本满足这些地区人口增长的需要;在重点发展地区学校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和文化活动设施,满足学生体育和文艺活动的需要;实施学校卫生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外教育设施建设项目。二是城乡教育资源整合项目。主要是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对崇明薄弱学校委托管理;争取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崇明延伸,实行多种模式的教育合作,提高边远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试行各种类型学校整合的一校多点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区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三是农村教师全员培训项目。主要是继续开展与华师大合作的干部教师跟岗滚动培养项目,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农村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市名教师基地开展跟岗培养;争取市教委政策支持,设计和建立客座名师制度,努力吸引市名校长名教师到农村蹲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不合格教师通过县级统筹,进行脱产跟岗式培训。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项目。主要是深化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专业化程度;推进“主动·有效课堂”达标提升工程,提升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五是推进国际国内教育合作项目。主要是努力引进国际课程,建设国际课程项目学校;推进中小学校、职业学校与国外知名教育机构的项目合作,拓宽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渠道;利用中心城区人口导出的契机,争取市内知名中小学幼儿园来崇明建立分校。六是深化生态教育实践项目。构建县级生态大教育体系,初步实现生态课程系列化、动态化和精品化,完成“体验性学习方式”区域性实施整体规划,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与成果宣传。

从“生态教育”实施到“教育生态”的构建,崇明教育承接世博理念,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努力推进改革,实现区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快递 “教育生态”呼之欲出

崇明县教育工作会议将于2011年4月2日举行,《崇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将正式推出。“十二五”期间崇明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构建和谐、人本、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生态体系,实现教育运行机制高效能、教师队伍高素质、教育环境高品位、教育质量高标准,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谐发展。基本形成与人口总量、布局、结构相适应的学校布局结构,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准;各类教育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才观,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个性地发展,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政府教育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发展,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基本均衡,各类人群都能得到较为良好的教育机会;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教育实施体系,区域教育的特色有广泛影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会议提出,要实现总体目标,必须实现由“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的转型,要在“生态教育”取得全面成功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生态”的优质化和普及化。

感言 让“教育生态”给力崇明教育

黄强

崇明的教育,如同崇明经济和社会一样,正处于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奋斗与希望同在的特殊时期。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定位,决定了崇明的发展必须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是历史的选择。

同样,与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崇明教育必须实现转型,而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转型,则是崇明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跨越的契机,这是科学的选择。

多年来,崇明开展的“生态教育”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使我们领悟到,由“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这是教育面貌改变从局部走向全局的思路,是教育品牌项目从单项走向全面的战略,是教育功能提升从内部走向内外部融合的途径。

“教育生态”,说到底就是遵循教育规律,以人发展为本,追求教育和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振”,实现教育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协调”,达到教育生态形成与自然生态条件的“互动”。

让“教育生态”给力崇明教育,我们任重道远,奋力前行。

(文见《文汇报》2011年4月1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