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义务教育,为教育强国奠基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1-4-13 14:33:00 人气:

“我国已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开启了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征程。”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概括描述。其中,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被认为是标志性成就之一。

免费,书写“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辉煌篇章。

新千年伊始,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范围的教育普及变成现实——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006年修订颁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这标志着,国家从法律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2007年,国家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顺利完成,迅速改变了西部教育面貌,使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  

2008年9月,我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惠及1.6亿学生。“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达2182亿元。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确立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算起,我国用22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从试点到推广,从全面普及到全面免除学杂费,短短几年,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实现了“大步跨越”发展,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均衡,解决教育痼疾动真格

“择校”高烧不退是久治难愈的教育痼疾,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的战略性任务。教育部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各地重点推动县域内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将义务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

2010年,中央财政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100元,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为此,全国财政新增经费145.4亿元。

近年来,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薄弱学校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音美卫等器材,为农村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从而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国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为农村义务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积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国家继续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镇教师支教工作继续在全国由点到面,普遍开展。各地普遍加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一些地方将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联为一体,实行一套领导班子、一样考核体系、一支教师队伍,促进薄弱学校的同步发展。

这一系列措施,对于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起到巨大作用。

关爱,播撒教育公平的阳光

去年秋季开学前,浙江绍兴的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纷纷到暂住地附近的镇中学、中心小学,为子女申请办理“入学绿卡”。其子女凭卡可以到指定学校注册入学,被安排接收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提高公办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重;逐步将民工子女学校纳入财政保障范畴,以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的方式,确保2015年实现外来民工子女免试就近入学,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了近34亿元专项资金奖励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地区。各地逐步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按经费标准和实际接收人数,对接收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免收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997万随迁子女中的779万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公办学校就读率近80%。

除了进城就读的孩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留守儿童达222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4.3%。去年,国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基础上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财政投入年度资金83亿元。其中重要内容就是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其附属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最新统计显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占在校生比例,中部小学和中学已分别达到11%和53%,西部小学和中学已分别达到16%和60%。

(文见《人民日报》2011年4月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