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素质教育“八抓”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日期:2011-5-10 15:03:00 人气:

素质教育“八抓”
重庆市巫山县巫峡中学 李继光

一、抓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这里的全体,是指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不是大部分或绝大部分而是全部。据笔者调查,有些农村边远义务教育学校巩固率还达不到80%,这离国家规定的98%的标准差距甚大。因此,我们要尽其所能,让他们“一个都不能少”。从学校的角度看,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为即将辍学的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了法律保障;两免一补的实施,寄宿制工程、奶蛋工程、希望工程的推进及社会多方的贫困救助等为适龄儿童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证。从教师的角度看,只要转变观念,不歧视他们,多一些关心和关爱,争取“一个都不能少”是完全可能的。从政府的角度看,要把义务教育的巩固程度作为考核当地主要官员、学校、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条件。

二、抓素质教育的载体——身体

在学生所有的素质中,身体素质无疑是第一素质,它是承载其他素质的物质基础。一要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二要把学生体质达标训练纳入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学校要成立各种体育特长训练队,以此带动:师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三要提高体育考试分值在整个成绩中的权重,督促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四要把“2+2”活动落到实处,让广大学生走进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三、抓素质教育的重点——德育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一要树立两个观念。即“生活处处皆德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德育”的观念,把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纳入对教师考核、评比、奖励的一项基本内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教职工对德育重要性、全员性的认识。二要强化两个重视。即重视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三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应有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学科德育落到实处。四要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德育教育活动化,贴近未成年人生活,抓好三个结合。即德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德育实践生活化;德育和系列训练活动相结合,实现德育实践序列化、生动化;德育和自我创新相结合,实现德育实践创新化,以此克服德育教条化、空洞化、知识化、功利化的倾向,努力改变目前德育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

四、抓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

教师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要想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必须要有教师的成长。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精神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建设,以纯正教育行风,使教师爱岗敬业,敬教乐业。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有计划地开展“六个一”活动,要求教师每年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年参与一项小课题研究,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月读一本教学业务杂志,每月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每周听一次课。把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一并纳入教师考核。在继续教育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开阔教师视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五、抓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三开”

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一要按课时计划开齐所有课程,开足所有课时。二要加大对非考试学科,特别是艺体、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育的考核力度。对艺术、活动课等要制订专门的考评方案,考评结果的运用要与基础学科一视同仁对待,不得歧视。可采取教师自评、互评、教研组评、年级组评、教导处评,重点是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监督和评价,使课程落到实处。三要配齐、配好专任教师,特别是书法课、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四要切实保证学生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规范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科学分配学生在校学习与课外活动以及社会活动时间,让学生快乐学习,使他们的多元智能充分展现。

六、抓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落实则是关键。教育专家认为,素质教育70%的工作在学科内, 30%的工作在学科外,而不是像以往理解的素质教育主要表现在音乐、美术等活动中。要守住课堂、保住底线,关键是要科学抓实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完成好规定动作。一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和解读新课标,制定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计划。二要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做到“内容问题化、教学情景化、方法多样化、探究组合化、答案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活起来,在师生交往互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三要制订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对教学的备、上、改、辅、考、评、研等环节既要有量的规定,又要有质的要求,把自查、互评、教研组评、教导处查有机结合起来,让常规常落实,体现“常”“实”二字。四要发挥好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优势,推出以校为单位的常态特色课,相互学习,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让课堂教学具有个性特质。五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微格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

七、抓素质教育的指挥棒——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调节器,起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要使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必须深入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高考、中考要改变以考分呈现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和录取方式。大学、高中录取除以考试成绩外,还要将整个学习过程的质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作为具有重要决定性的条件;改变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和以考试引导整个教育的现象。加速推进“淡化考试,指标到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改革办法,进一步完善招生名额全额分配到校,高中划片招生,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的实施。

八、抓素质教育的难点——素质教育的成果认定

怎样认定素质教育的成果,是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行为模式的关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完备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还可创设素质教育特区,大胆改革,改变目前顶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尴尬局面。引导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让教育不带有功利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让学校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

(文见《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