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关爱农村留守儿需凝聚更多知识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7-12 9:46:00 人气:

重庆市垫江县教委主任 余万权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既是推进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勇于创新。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在校中小学生13万余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占47%。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和泽被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2006年以来,垫江积极探索教育民生导向之路,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必先凝聚五条社会共识。

必须坚持战略思想统领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一项艰辛而重大的民生工程,既无现成经验可遵循,也无固有模式可搬,在探索和推进这项工作中,需要有科学的战略、正确的思想来统领。基于此,我们立足“经济欠发达、教育仍后发”的实际,创造性地谋划和实施“后发先至”教育发展战略,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教育民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构建关爱体系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增强了目标性和方向感,激发了各方面的创造力。

必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绝非举一部门、一单位、一学校之力即可有序组织和有效推进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着力探索和创新制度机制,有力强化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的工作责任,有效聚合各种资源要素,构建起了协调联动的关爱工作格局。县上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考核等13个制度;完善托管家园建设、管理和评估体系,严格“准入制”,实施“年检制”,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纳入行政审批范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专题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困难和具体问题;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安全保障机制、激励奖扶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等,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七位一体”关爱体系。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实现了工作的互动和联动效应。

必须促进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留守儿童吃得好、学得好是基础,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是核心。为此,垫江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解决留守儿童寄宿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留守儿童饮水难;建设“五个校园”,优化留守儿童学习环境;大力发展留守儿童托管家园,解决留守儿童托管难;实施营养促进工程,确保留守儿童长得壮;实施蓝天助学工程,保障贫困留守儿童资助全覆盖;深化“唱读讲传”活动,提升留守儿童精气神;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开辟亲情交流绿色通道,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破解了过去留守儿童成长中普遍存在的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等突出问题。

必须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系统和学校是义不容辞的主体,然而面对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拓展立体化、多模式关爱平台。垫江树立家校合一的理念,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设了33家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托管儿童11000名;大力建设家长学校,实施“十统一”、“六结合”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家长特别是隔代监护人的监护效能;选择爱心人士担任代理家长,以帮学、帮教、帮困、帮管等形式为留守儿童补健康“钙片”;依托村级活动室设立留守儿童服务站,解决留守儿童周末无人关爱、自由活动危险、安全无保障的问题。实践证明,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多模式并举的关爱模式,是农村地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必须坚持科研引领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既是世纪难题,也是重大课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必须坚持走科研引领之路。为此,我们坚持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资助课题为载体和突破口,系统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一校一园一站”教育管理模式,“四导”教育管理机制及策略开展了深入研究,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