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谨慎处理好三队关系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9-16 9:22:00 人气:
浙江上虞市教体局局长 章兆钧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地处杭州湾南翼的上虞市,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起步较早,先后实施了3轮校园建设三年规划。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布局调整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精心谋划、广泛论证、稳步推进,着力处理好以下3种关系: 一是大与小的关系。我以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不能搞“一刀切”。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适度扩大学校规模,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而在偏远的山区或交通状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应保留一些小学校。 上虞市坚持就近、方便的原则,对6个班的完小基本不撤。如谢塘镇的禹峰小学,曾有人主张与临近的红联小学合并,上浦镇的董山小学,曾考虑与镇小合并,但这两校中间分别横着一条车流量很大的公路和104国道,考虑到学生的上下学安全,最终没撤。对暂时不宜撤并的学校,我们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在实施布局调整、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不应盲目追求办学规模,而要更多关注小班个性化教育。学校是传承文明的摇篮,农村学校建设对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好完小、农村小学任重道远。 二是远与近的关系。布局调整后,学生就学路途远了,带来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交通运输问题。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老百姓对入学有更多的选择,也许会舍近求远。但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不宜急于“舍近求远”。 上虞市山区岭南覆卮完小原只有40多个学生,按要求早就该撤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若撤掉,学生要到5公里以外的乡小学读书,加重了家庭负担,老百姓的承受力还不够。可后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40人陆续转入他校,学校就自然撤掉了。上虞是最早关注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县市之一,从最初家长个人用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接送,到汽运公司开通公交车;2006年9月,市政府专门斥资2000万元配备了141辆学校自备车,并专门设立由市府办牵头,公安、交警、教体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学校自备车管理办公室;今年又建立专业、规范的学生接送服务公司,取代学校自备车,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 三是质与量的关系。布局调整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需求。不能仅仅注重学校数量的减少,而应更多地关注办学质量。教育资源如何进一步均衡、公平配置?既不能生搬硬套上面标准,下行政指标,搞硬性规定,为撤并而撤并,也不能对无法撤并的学校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放在首位的是质量,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优质教育需求。对不宜撤并的完小,应积极采取支教、城乡教育共同体、镇域一体化等举措,千方百计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 近年来,上虞市在章镇、丰惠、崧厦等大乡镇探索实施小学镇域一体化办学:乡镇中心小学负责协调其区域内小学教育设施配备、师资培训调配、学校安全管理等,统筹镇域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对规模小但近期不能撤并的小学,通过名师走课、校际交流、短期支教等形式,实现优质师资共享,有效解决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上虞市还组建了以城区9所优质学校为基地学校,农村18所相对薄弱学校为成员学校的9个城乡互助发展共同体,实现了共同体内学校理念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20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