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的蝶变新生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10-27 16:43:00 人气:
——河北承德尝试破解“后农村学校建设”新题编者按去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广大师生共度教师节。在与这所山村学校的师生亲切交流后,他提出,“加强农村教育,关系到教育事业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又在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强调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为了温总理的嘱托,承德市加快了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今年教师节后,记者一行驱车700多公里,深入承德市兴隆县、滦平县、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多所农村学校,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方土地上正经历着一场—— “温爷爷,请您再来看一看”初秋的兴隆山清水秀,空气里弥散着果实的清香。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六道河中学,距县城有近20公里的蜿蜒山路,一乡一镇27个行政村的600多名农村孩子在这里读书。 去年教师节,温总理视察学校,听了王海燕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外阅读课。“当时我校刚刚实施课改,方向对不对、效果如何,谁心里也没底!” 时隔一年,提起那天的情形,王海燕仍然激动不已,然而,艰难起步两个月的课改得到了总理肯定:“老师讲得好,同学们也学得好。” 温总理的肯定给学校课改以极大的鼓舞和动力,师生备受激励。谈到学校一年来的可喜变化,王海燕如数家珍:在专家的指导引领下,市、县教研室,学区研训室以学科基地校为阵地,通过区片教研、同课异构等形式,推动高效课堂改革逐步深入,探索出“四段七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了高效课堂“三六一”管理框架、评价体系,教学和课堂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教师越来越“摸着门”了。 “教师写教案,写一辈子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是如果教师写反思,写三年可能就能成为名师。”校长贾利民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已经实现常态化。去年11月,他把自己坚持多年的教学反思从纸上搬到网上,开通了工作博客。在学校倡导反思文化,要求所有教师也开通工作博客,除了每天早晨全体教师参加的早反思外,每天教师还要写一篇课堂反思,每周教师在反思板上写上一周的反思和下周计划,每周写一篇博客,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每周每个学科组都评选一篇优秀反思……独有的学校反思文化,使得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今年5月,学校选派的5名教师参加全县高效课堂优质课评选活动,包揽了5个学科的全部第一,创造了全县评优课“大满贯”的奇迹。 学生的变化也令人兴奋。今年中考,六道河中学147名考生有53名升入兴隆县一中,比往年高出近20%,所有学生全部毕业,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去年教师节与温总理共进午餐的9年级3班学生高云飞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越来越喜欢学校,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变得非常“好学”,学校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 目前,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新六道河中学正在建设,今年11月,六道河中学将告别简陋的平房教室,“变身”为一所现代化的农村中学。看到学校一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一年来同学们日新月异的进步,今年7月20日,六道河中学全体学生满怀深情地给他们敬爱的温爷爷写了一封信,信心满满地邀请温爷爷在百忙之中再来六道河中学“走一走,看一看”,想用六道河中学的新校园、用自己崭新的精神状态赢得温总理的赞许。 学校:有好马还要配雕鞍六道河中学是承德1266所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的普通一所,从硬件上档提质,到软件配套提升,六道河中学的变化清晰地折射出该市农村教育的成长轨迹。 “农村教育是承德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出高水平的农村教育,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承德市教育局局长丁然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农村孩子留得住、学得好、生活舒适,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到2015年,基本实现市域内农村教育的基本均衡。” 农村教育的均衡,应该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前提。2007年1月,本报曾以《燕山深处的教育变革》为题,报道过承德以学区建设为平台,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经验。经过几年努力,目前该市已建成65个学区,300所标准化小学、100所标准化初中,在标准化小学、初中就读的学生比例分别达到72%、81.5%。 为了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针对可用财力不足、农民年人均收入在全省落后的现实,承德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积极为广大农村学校争取项目资金,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监管,将有限资金用于最薄弱的环节、最需要的地方。2010年以来,以校舍安全工程整合农村学校的工程项目411个,建筑面积67.9万平方米,总投资9.5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5.4亿元。以滦平县为例,县委、县政府把大部分资金用在办教育上,2010年财政可支配资金6亿元,仅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就达6000万元。滦平县教体局局长汤振兴介绍说,该县早谋篇早布局,2005年提前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后,又于2007年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府该花在教育上的钱一分也不含糊。 在学区初具规模,校舍基本满足需要,农村学校规模化办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教学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短缺、生活附属设施不配套问题日益凸显,“有马缺鞍子”的难题现实地摆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决策者的面前。从2010年起,承德按照国家标准每年建设20所初中、50所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到2015年,全市所有标准化农村中小学都将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目前,按照“千兆进校园、百兆上桌面”的标准,承德正在筹建覆盖农村学校的承德教育城域网。 学生:有学上还要学得好9月16日,记者一行来到丰宁五道营博拓小学,花团锦簇的学校充满生机,学校教师精心布置的小菜园、满架的葫芦带给人丰收的喜悦。校长杨柏森说,四年前他刚来到学校时可不是这样,贫瘠的砂石土并不适合植物生长,校园里除了房子还是房子。今年学校响应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的号召,师生齐心协力上山取土,不但精心设计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花坛,还在学校的空地开出8亩多的小菜园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的面貌大为改观。 五道营博拓小学有77名学生住校,为了解决寄宿生年龄小、对集体生活不适应的问题,学校除了把高年级和低年级孩子安排在一起“大带小”住,还根据相同或相近兴趣分宿舍,在每个宿舍都设置了读书角,每天晚上让孩子们在睡前和大家分享一段读书心得,让寄宿的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乐在一起。 作为河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宁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把触角延伸到农村,五道营博拓小学成为在农村开设的流动少年宫,每周丰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都要派专业老师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上课,书法、绘画、戏曲,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县城孩子一样上他们喜欢的兴趣课了。 在丰宁白塔明德小学,一本装订成册的《写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里面是二年级学生的看图作文作品集,流畅的表达、工整的笔迹让人眼前一亮。校长张玉琴介绍,2007年以来该校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的课题研究优势,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工夫,每年北京的专家都要来学校手把手地教农村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写话》集正是开展这项实验研究的成果之一,家长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更是赞不绝口。 农村孩子上好学的标志应该是标准化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高水平的师资、现代化的管理。在硬件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如何练好“内功”,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能力成为关键。承德教育人把目光投向更远、更深处,开始关注和破解办学理念滞后、内涵发展能力不足、农村孩子亲情缺失等“承德后农村学校建设”时期的一系列新课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发展能力提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按规范校、特色校、品牌校等三个层次开展管理考核评估,目前该市标准化中小学全部达到管理水平规范校,并涌现出56所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教师:留人还要留心2009年9月,当父母用私家车把付日玥送到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中心小学时,尽管对农村学校艰苦的生活条件做了充分估计,这位来自河北省会石家庄的80后女孩还是很不适应。作为首批特岗教师,她与另外9名老师挤住在十几人一间的学生宿舍,生活很不方便。一到周末,其他路途稍近的特岗教师纷纷回家团聚,而老家远在省城的付日玥只能守着空荡荡的校园,孤独又恐惧。 2010年金秋时节,随着巴克什营学区教师周转宿舍试点工程项目的竣工,付日玥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居。在两位女教师居住的一套周转宿舍里,记者看到,除有两间卧室外,县政府还统一配备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烟机灶具、电热水器、彩电、衣柜等电器和家具也一应俱全。家在唐山的特岗教师张文明高兴地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安心备课、看书、上网,一般周末也不往家跑了。”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广大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让他们在政治上受尊重、专业上有发展、生活上有保障。”市教育局局长丁然说,承德已投资5145万元,建设了1310套教师周转宿舍,其中726套已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60%在农村任教的特岗教师、支教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和寄宿制管理教师都住上了周转宿舍。 住的舒心还要出行便利。2009年8月,丰宁窄岭学区率先为教师购置了通勤车,一举解决了绝大部分教师“交通难”的问题。针对更为偏远、分散的校点,学区还为教师配备了电动车。特岗教师崔杰告诉记者,现如今她不但不再为交通发愁,还可以骑电动车“走教”,为周边3所学校上英语课。目前,丰宁共配备教师通勤车11台,丰宁满族自治县教体局局长盛玉海说:“下一步,还要争取资金,为老师提供免费午餐。” 尽可能为农村教师提供生活上的便利,留住了教师的人,更留住了教师的心。巴克什营学区中心校校长王久吉说:“以往自己所在的学校每年至少有七、八名教师调到县城,而今年只有一位老师申请调离,队伍稳定了,教师钻研业务的劲头更足了。” “给老师最好的奖励是让他们有发展、能成长。”丁然局长说,承德为加强农村教师培训,规定从2010年开始将教师培训经费由原来的年人均30元增加到100元,之后每年增加100元,到2015年达到500元。规划从2010年开始对农村教师进行三年一轮、六年两轮的全员培训。农村学校把老师送出去开阔眼界,市、县教育局把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学者请进来,设立名师教学工作室,和农村老师面对面交流,加速他们的专业成长。同时,承德市还规定,评选教学名师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每位教学名师要面向农村结对跟踪帮扶2名教师,形成教师成长的良性循环。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6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