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走出“教育洼地”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2-1-9 15:02:00 人气:
上海桃浦地区12所学校自发组建联合体,4年来成效显著;教育专家称,这一创新为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借鉴价值、可操作的模式 桃浦中学的物理老师马达元,这学期特别忙。今年9月,她入选“桃浦地区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的首批“联聘教师”,从此除了完成本校的教学和教务工作,还要到周边几所学校听课、评课、开讲座,忙得不亦乐乎。 4年前,桃浦地区12所学校自发组成联合体,打破隔阂,资源共享,结果区域教育水平明显上升,正一步步走出“教育洼地”。这项创新,被教育专家们称为“桃浦模式”。 共生、共享,才能共赢桃浦镇地处普陀、嘉定和宝山三区交界处,历史上作为市属工业区的一部分,曾是普陀区的“经济高地”,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教育水平一直深陷“洼地”,学校质量很不理想。 李金龙还记得,19年前他刚调到桃浦中学做校长时,这里已连续两年无一人高考上榜。脏乱差的学校环境和高考“剃光头”的无情事实,像一盆盆凉水浇灭了当地百姓的希望,只要条件稍好的人家,就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中心城区的学校上学。 每天清早,看到公交车上坐满了睡眼惺忪赶着外出上学的孩子们,李金龙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式到任后,他大展拳脚,改善校园环境,完善教学设施,引进优质师资,聘请名师专家,教师们的劲头被调动起来,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回来了,教育质量快速上升。近年来,桃浦中学高考专科达线率在98%以上,其中本科达线率超过40%,2011年更达到了54%。 桃浦中学的办学质量逐年攀升,但李金龙仍然心事重重:桃浦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依然不高,家长们还是想把孩子送到外面读书。身为桃浦地区“最高学府”的掌门人,李金龙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区域教育做些事。当时,区教育局正好提出“做强西北部”的发展战略,“大教育格局”的概念让他大受启发:一所学校、一位校长,纵然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子,只有大家携手,共生、共享,才能共赢,才能推动桃浦教育整体发展。构建学校联合体的想法在李金龙心里渐渐酝酿成熟,他一一打电话给地区内各位校长,邀请他们共商桃浦教育走出“洼地”的新路径。 2008年6月20日,桃浦镇3所中学、3所小学、5所幼儿园和1所社区学校的12位校长一个不拉准时来到桃浦中学会议室。李金龙开门见山就说了自己的想法,话音刚落便得到其他校长们的积极响应,都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联合体模式值得一试。“是提升桃浦地区教育质量的共同的迫切愿望,让我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李金龙说。 横向沟通,纵向中小幼衔接桃浦地区各所学校在地理位置上相距不远,但以前都是各做各的,不相往来。那些实力薄弱的学校没人拉一把,很难提升,教育经费投入再多,往往也收效甚微。联合体成立后,各校打破“围墙”,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孤立办学为联合办学,构建起横向沟通机制和纵向的中小幼衔接机制,不仅在形式上联合,更在内容上作实质性的融合。 恒德小学英语老师徐世东是桃浦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首批学员。在这里,他第一次观摩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课,并有机会跟地区内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同行交流研讨。他注意到,初中英语特别注重阅读,而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不同,对阅读重视不够,这样的脱节,很可能会让学生升入初中后难以适应。为此,他开始尝试在四五年级教学中增加阅读指导。 桃浦青年教师发展学校是联合体优化师资的创新举措。他们请来各学科的特级教师做指导,组织“跨学段”的教学展示和教学研究,尤其关注学段间的教学衔接,以减少内耗,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马达元是桃浦中学教导主任,曾获普陀区课堂教学专业能力评比一等奖,不仅桃浦地区,在整个普陀区都小有名气。新学期她被联合体聘为首批联聘教师,负责带动整个区域的物理教学。在聘期内,她必须每两周开展跨校听课一次,每两个月开设跨校观摩研究课一节,每学期面向联合体各校开设讲座一次,编制试卷一套。 桃浦地区教育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为此联合体尝试在不改变现有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实行教职工联聘机制,使散布在各校的优秀教师发挥更大作用。方案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已有13位教师和1个教师团队受聘。 “叮——啪,叮——啪”,周五下午,在恒德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一群穿着不同校服、不同年龄的孩子兴致勃勃地玩着桌游——气象拍拍乐。他们是来自桃浦地区不同学校的气象爱好者,联合体“跨校联动”项目鼓励学生们发展兴趣和特长,也让恒德小学的气象特色教育“墙内开花墙外香”。 桃浦地区虽然整体办学水平不高,但每个学校也都有各自特色,如桃浦中学的法制教育、恒德小学的气象科普、桃浦中心小学的环保教育等。联合体推出“学生特长跨校联动跟踪培养计划”,让这些本来只为一所学校学生享有的特色教育,为更多学校学生共享。目前已有8所学校推出27个项目,吸引了3500人次学生参与。 “桃浦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联合体建立4年,大大改变了桃浦教育的面貌:2009-2010学年各校共有231名学生在全国、市、区等各学科竞赛中获奖;5所幼儿园有3所被评为一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质量由原先全区垫底上升到了中游水平;桃浦中学今年高考大专以上录取率达到100%,本科达线率为54.3%。“三个直观的指标可以描述桃浦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好老师愿意来了;少先队大队长、中队长留下来了;奖状奖杯多起来了。以前家长都把孩子送出去,现在95%以上的学生留在了桃浦。”李金龙底气十足地说:“今天,桃浦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桃浦教育联合体的探索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普陀区教育局承诺连续5年投入100万元用于桃浦学校品牌项目建设,并在先进评选、师资招聘、人才引进、课程开发等方面大力支持。桃浦镇政府也正逐年追加财政投入。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多次到桃浦考察,他认为“桃浦模式”的意义不仅是几所学校的合作,而是在一个镇的区域内建立了一种新的体制、一套有效的机制,搭建了一个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为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普遍价值、可操作的模式。 (文见《文汇报》2011年12月2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