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创新带来不竭的活力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11 9:21:00 人气: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纪实

创新,是12月8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重要的不光是在会上交流时的“说”,从各地经验的“做”中看,的的确确是体现了创新。

这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教育战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近年来,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努力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不断总结新经验,在取得实效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校外教育工作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都取得了丰富成果。

创新使德育工作亮点频现

12月8日下午,首都博物馆内,同时有4所中小学把课堂“搬进”了这里不同主题的展区。一楼的一个大活动室里,北京白云路小学六(1)班的学生正跟着综合实践课教师的讲解和动作,饶有兴致地学习古代拓片和年画制作,专门的工具演示操作,辅以视频播放的专业背景,吸引着孩子们跃跃欲试。

这样的镜头“截取”自北京市近年倾力打造的社会大课堂。在北京市政府主导下,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已统筹市级资源545家,市、区两级资源1260家。在教研部门的指导下,社会大课堂开发出千余门课程的“课表”,初步形成了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京味文化课程等八大课程系列。社会大课堂这一抓手融合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

四川省绵阳市的9个县市区,现在都有了校外教育县级活动中心,各学校还都有自己的少年宫。在加快县级活动中心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绵阳市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在全省率先发展学校少年宫,“两条腿”形成合力,全面提高了德育质量和水平。

“小”与“近”增强德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广大德育工作者对此有了共识并付诸实践。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始终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提大而空的口号,不提做不到的要求;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体现知识性、科学性,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今天我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碰到两位盲人,我把他们领到了盲人道上,他们夸了我,我觉得很光荣!”类似这样让孩子感到自豪的小事,几乎“占满”了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环城南路小学的课前3分钟、班会和升旗仪式时间。不怕小,学校就是要突出“让每一位学生上台讲自己最光荣的事”这一特色。只要是学生自己做的,班主任就鼓励他们上台讲。目前,学校已评出千余名“光荣之星”,登记了9800多件学生做的好事。

从2008年开始,重庆市在全国首创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主要内容的“唱读讲传”实践活动,并将之全面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该市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将小学音乐、美术课时增加到每周4节,初中音乐、美术课时增加到每周3节;选定45首爱国主义经典歌曲作为中小学必教必唱曲目,精选了138个经典篇目推荐给学生诵读。作为重要抓手,“唱读讲传”使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了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由知识性教育向实践性教育转变。

家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呵护学生心灵

育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教育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整治互联网、手机媒体和电视节目不良信息与低俗媚俗之风,规范网吧经营行为,查禁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出版物,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运用科学教育方法,深入推进家校共同体建设。

在浙江省宁海县,学校实行“改过销过”制度,即学生一旦违反了校规校纪,首先按校规处理,由班主任或其他帮教老师进行约谈,进行销过辅导。然后,由学生主动提出“改过销过”申请,最后经考核合格后完成销过。这是宁海县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的工作措施之一。

“陶老师”工作站,南京人都知道这家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公益机构,而中学生性教育电话热线“智慧果”、“宁教授”工作室等也家喻户晓。在这些服务青少年的品牌引领下,南京市逐步推开了“校园心理剧”、“心育游戏”等系列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都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心理关怀浸润每个学生。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1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