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淮北 在学校配套商和开放商结实账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2-10 9:39:00 人气:

“春节后不久,开发商会把这个投资1亿多元,占地66亩的新校区交给教育部门,到时候我们会拆掉围墙,把学校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满足社区孩子的上学需求。”日前,在安徽省淮北市众安温哥华城小区,人民路小学校长石晓伟指着正在进行装修的教学楼满是期待地告诉记者,新校园他已了熟于心,有了不少设想。

把本应属于教育的小区配套学校建起来,这件事在几年前,对淮北市教育部门而言都是难言的尴尬。由于诸多原因,不少大的开发项目本应配建的学校最终不了了之,而小的开发项目教育设施配套费也收不上来。但是,淮北市自去年开始的强力整治行动,让原本扭曲的教育配套难题豁然开朗,一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

淮北市教育局副局长徐光辉介绍,自2005年开始,淮北市房地产开发开始加速,2006年一年就开发了3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3万户居民,1万多的受教育人口。但是,在房地产的大发展中新建学校的事基本没有被考虑。“新城的孩子要涌进老城区上学,但老城的不少学校根本无法扩大校园,最终只能‘向上发展’。”徐光辉说,“不少学校由一层变两层,由两层变三层,三层变四层,但是学校有学校的特点,最终再也没法长高。”在这种情况下,在淮北,70人左右的班额算是小班,这也逼着当地必须在新建学校上做文章,出实招并且令行禁止。

淮北虽然财力在经济欠发达的皖北算好的,但是要拿出大量的钱建学校还是颇感沉重。学校的增量从哪里来,最终当地决定,做足做好配套学校建设这个文章。

2010年9月,市长许崇信主持召开了新建住宅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划清了执行线,在当地[2008]5号文件下发前,《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中有要求的要执行到位,没有要求的不再追究。此后的按规划条件要求应配建学校和应该缴纳委托建设配套资金的新建住宅项目,不论进行到哪个阶段,都要由相应的把关部门执行到位。

文件明确了,最难的是实施。为了确保应配套的学校建起来、应缴的资金收上来,当地精心构建,形成教育设施配套工作的联动机制。该市明确工作由一位副市长负责,另外一位副市长配合,市教育局牵头实施,并且明确遇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联动机制将房屋开发链条上各相关行政部门统统“收纳”。在这个联动机制中,市规划委在审议新建住宅项目时,需严格提出教育设施配套工作的落实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在新出让住宅地块的补充合同中,要签订教育设施委托建设资金缴纳的数额和时间;市教委在办理项目验收及市房管局在办理商品房预售和产权证时,要把教育设施配套落实情况作为验收的必要条件。

由于联动机制不再是纸面上的要求,实现了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挂钩、考评挂钩,开发商想钻漏子变得不可能。一位开发商坦言,现在哪一关都难以逾越,找领导也不管用了。联动机制让开发商不再心存侥幸,最终受益的是教育、是群众。如今,在淮北,2010年以前新建住宅区已规划配建的10所学校全部得到确保,截至目前已交付使用4所,另外6所大部分已经开工建设。同时,2010年以后新规划住宅区的教育设施同步规划得到落实。

新建学校得到了保障,属于教育的配套费自然也实现了足额征收。目前淮北在建的住宅区已有14个补缴了委托配建资金1842万元。2010年以来新出让的住宅用地,已有16个项目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教育配套设施委托建设资金补充合同,补充合同累计应缴配套资金9161万元,已缴纳配套资金6200万元。两项累计收缴配套费8042万元。

“截至目前,教育配套设施委托建设资金已使用560万元,260万元用于濉河小区移交学校设施设备建设,300万元用于新规划的相阳路学校建设前期手续办理。”徐光辉说,教育配套设施委托建设资金的及时缴纳和有效使用,进一步加快了城区集中布点学校和住宅区学校设施设备建设,推动了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在淮北,在教育资源上和开发商算细账、结实账的行动远没有结束。今年秋季学期,以私人形式办园近10年的黎苑小区配套幼儿园终于实现了“姓教”,产权移交教育系统。之前这所幼儿园建好后被开发商多轮转租,到2009年时,偌大的幼儿园只能招到几十名孩子。“去年,市第一幼儿园接手办起了公办普惠性幼儿园,今年招生规模达到了204名,原本幼儿园附近的四五所不规范的私人园现在消失了。”赵庆梅园长说。

当前,淮北市正在抓紧实施城市配套幼儿园的清理回收工作,当地明确,已配建幼儿园的住宅小区,配建的幼儿园要移交当地政府统筹安排,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出租的幼儿园,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进行办园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采取继续委托办学或重新竞标的方式,实行零租金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