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2-3-31 9:25:00 人气:
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7.2万亿元;按照增长7.5%计算,2012年GDP预计50万亿元左右,其4%意味着2万亿元。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就“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曾表示,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大数就是2.2万亿元,其中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拟安排20937亿元。 “过去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投给教育,但现在钱多了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用了。”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在发言时说。“如何用好这笔钱?”这个问题在这几天的两会现场被频频提及。 全国人大代表陈伟兰:首先解决贫困地区孩子们吃饭难目前,不少贫困山区的小学生仍然靠背柴背粮上学读书,身体严重营养不良,住的也是破旧漏雨的“校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陈伟兰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这话有个前提,就是这些孩子们能吃饱穿暖,能拥有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最基本的吃住不解决,孩子没法好好学习。” 陈伟兰认为,教育经费多了是好事,但使用必须理性地考虑。政府喜欢把资金投到高等教育上,但从长远看,资金应更多地用在基础教育上。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因此,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教育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秦绍德:应重点解决义务教育失衡问题“教育经费占到GDP的4%,只是一个新起点。”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代表指出,教育经费将随着GDP的增长而逐渐增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欠发达国家为4.1%,英国达到约11%。 秦绍德告诉记者,“我们讲的4%,是以全国的GDP为基数,实际支出还要看各地政府的本级财政支出究竟能够拿出多少。”我国教育投入的整体水平较低,与教育经费保障体系不合理有关: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乡财政为主的保障机制,由于各地财力的差异,造成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严重失衡。秦绍德说,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实现率其实只有91%左右,所以今年的教育经费应对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和城市远郊的薄弱中小学校倾斜,最大限度地推进义务教育的均等化。” 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建立教育经费使用评估机制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如何提高,成为不少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教育经费是人民群众纳税的钱,一定要加强使用的透明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委员建议,“从结构性评估到使用效益的评估,都应该立法予以规范,花好纳税人的钱,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实惠。” 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校舍建得非常漂亮,实验室却里缺少必要的实验仪器,甚至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刘长铭认为:“要把钱花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上,避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这不仅涉及到评估标准的问题,还涉及到评估主体的问题。”他建议,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评估,除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外,还要让家长、社会评估机构甚至学生参与。 (文见《文汇报》2012年3月9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