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年课改失败了吗?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2-9-6 15:01:00 人气:
近年来,深圳市致力于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其中一项为初中综合课程改革。深圳市教育局7月初宣布,从今年9月1日开始,全市调整初中课程结构,将原先的科学、历史与社会两门综合课程改为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分科课程,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继续以校本课程形式进行综合课程教学实践。 深圳市教育局此举立即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市民质疑,“深圳10多年的课改向高考举了白旗”。深圳的多家媒体也对此作了报道,其中有媒体评说:“这标志着为期11年的深圳课改以失败告终”、“深圳课改走向结束”等等。 深圳市教育局认为,这些报道有明显的错失之处,对读者形成了误导。此次调整符合国家推进课改的要求,综合或分科都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选择,不能简单作为课改成败的评判标准。 深圳的初中综合课改到底是不是失败了?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深圳课改的来龙去脉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随后下发改革纲要,提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深圳南山区立即对此进行了响应,率先推出了两门初中综合课程,在初中阶段将物理、化学、生物及部分地理学科的内容统一合并为“科学”,将历史、思想品德及部分地理学科内容等并为“历史与社会”。2003年秋季起,深圳全面实行综合课程改革。 一些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认为,深圳推出这一轮课改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11年来,这项改革一直伴随着质疑和争论。质疑者认为,综合课程就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拼盘”,机械地将几门课程的内容拼凑到一起,但各部分间缺乏逻辑关系,没有处理好四门课程之间以及与其他课程间的衔接,不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当年的改革对于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科老师很难将其他课程讲授透彻。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更苦。近年来,一些家长、老师,甚至深圳一些学校的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对此项改革进行了“炮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市教育局表示,深圳初中综合课程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目前仍面临一些困难没彻底解决,主要是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完全具备驾驭初中综合课程教学的能力。目前,全国各地实施综合课程的地区很少,交流互动的氛围也有待增强。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全国高中均实行分科教学,初中综合课程与高中分科课程衔接问题有待解决。此外,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课时紧、任务重、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也被提及。 从上述答复不难看出,深圳市教育局虽然没有承认11年前开始的初中综合课程改革失败了,但至少承认了综合课程改革不太符合目前的实际。 老师:恢复分科意味改革并不成功那么,从原来的初中综合课程又恢复到分科教学,人们对此又会有何反应呢? 据了解,现在深圳的一些从事科学课教学的老师已经知道初一要恢复分科教学,并于8月20日接受了为期两天的相关培训。 对于新的调整方案,多位老师表示,“有点不知所措”。某重点学校物理学科刘老师表示,当年的改革确实有点仓促,“一些老师原来是教物理的,改革后被归类为教科学,这就意味着要接触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困难,一些老师只能边教边学习,这怎么能教好学生?现在很多老师适应了、胜任了,又要改回去,也确实会让老师又感到不适应。” 不过刘老师也认为,此次改革对学生来说是好事情,因为科学课看起来是综合性的,但实际上还是按化学、物理、生物等几门学科分类,有点“拼盘”的感觉,恢复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教学,老师会更专业,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但一些老师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改回原来的分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当年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合并为科学课的改革是失败的。 一位中学校长抱怨,消息来得突然,学校措手不及,“原来科学课只要一位老师,现在分科了需要四位老师,调整起来非常头疼。” 教育局:综合或分科不能作为课改成败的标准作为当事者的深圳市教育局是如何评价此事的?社会各界对此也非常关注。 当本报记者就此向深圳市教育局询问时,该局近日正式回应说:初中阶段的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都是国家为推进课程改革而设置的课程,选择科学等综合课程或者选择相应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都符合国家推进初中课程改革的规定和要求,都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选择。我国初中课程选择的现实情况是,全国除浙江一个省全省选择初中综合课程以外,其他省份都是选择分科课程。因此,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的选择,既不是评判一个省、一个市是否进行课程改革的标准或标志,也不是评判一个省、一个市课程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或标志。 社会人士:课改应立足实际,不要一刀切对于深圳市教育局这样的回应,有一些人也表示不同意。他们说,历时11年的深圳初中综合课程改革虽然画上了句号,但对人们来说,“一个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无法画上句号的疑惑是,无论是综合还是分科,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规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到底是否符合深圳的实际?当初有没有经过严谨、科学的调查与论证?如果恢复分科意味着课改并不成功,那么,它为何没能得到及时调整,而拖延了11年之久?”“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对于任何一次中小学课程改革,一方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另一方面,一定要明白,改革不是折腾的借口,要克制任何心血来潮,抱以更开阔的视野与更审慎的对历史负责的心态。毕竟,课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让学生成为试验品,不能让个人的成长来为此买单。” 深圳大学的一位老师据此进行分析说,深圳本次课改是否向高考“举白旗”并不重要,关键还是要看深圳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如果90%的人重视高考,课改就向高考应试方向调整,满足这些市民的需求。他还说:“教育部的规定肯定既允许按部就班,又鼓励改革创新,是否符合教育部规定意义不大,关键应立足深圳实际,不要一刀切!” 《光明日报》 2012年9月5日 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