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义务教育困境调查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法制周末 日期:2012-9-14 14:39:00 人气:
记者 刘希平麻城义务教育陷入的困境不仅仅是缺少桌椅。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在职教师流失严重、私立学校冲击公办学校等系列问题开始显现,使该市的义务教育实施遭遇诸多困境。 “你从哪个路口下高速的?什么时候可以到?” 陪同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高全不时地接听电话,因为运载桌椅的外地货车司机不熟悉路线,他要不停地接电话给司机指路。 “这段时间我们在加班加点,应该在一周内可以把全镇中小学的课桌椅全部配齐。”对于主管全镇中小学后勤工作的副校长,突发的“课桌”事件使他心力交瘁。 同样身心俱疲的还有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平。分管全市学校装备的他,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先后接待了8拨记者。他不停地向记者们述说着政府的“苦衷”。 同时,他每天还要向省教育厅电话汇报桌椅配备进展情况。 “教育部和省政府领导对此事都非常关注,省教育厅要求我们及时上报桌椅配备数据。”胡和平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捐桌”事件引发质疑记者在麻城调查发现,一场“3000学生自带桌椅上学”新闻事件,最终使麻城陷入了一场舆论的漩涡。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以及一些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实施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早知道会产生这么大的负面影响,当初还不如不搞‘捐桌’活动!” 面对着网络上迟迟难以平息的舆论漩涡,麻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每天都有被放在火上“烧烤”的感觉。 而诱发舆论漩涡的仅仅是湖北媒体的一篇“帮忙式”新闻报道。 今年7月,湖北《长江商报》记者在“走基层”活动中了解到麻城市顺河镇部分中小学没有统一的课桌椅,每当开学时孩子们需要从自己家里带,于是《长江商报》决定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聚合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帮孩子们解决课桌椅问题。 9月3日,《长江商报》以《扛着课桌去上学》为题,报道了顺河镇3000多名学生背着课桌报名上学的情况,一组组学生和家长扛着桌椅茶几上学的画面令人心酸又震撼人心。 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倡议为孩子们“捐桌”的报道上网后,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多门户网站将此新闻挂在首页重点推出。仅一天时间里,百度搜索关键词“扛着课桌去上学”相关信息就达到13万条之多,网友评论上万条。 有媒体惊呼,当城市学生花高价为择校、奥数、假期补课纠结的时候,为何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连课桌椅这般最为基础的教学设备都无法提供给孩子们? 还有媒体发出质疑,麻城市政府有钱建“白宫”一样的办公楼,为何没钱给学生买桌椅? 几天后,又有新的消息传出。 “不知道什么原因,《长江商报》已经删除了涉及‘扛着课桌去上学’的数字报上的电子版。”有网友又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 为了核实网友的说法,9月10日上午,法治周末记者登录《长江商报》官方网站,查询相关文章的电子版本。记者发现,9月3日,该报在A06和A07发表的文章《扛着课桌去上学》,以及9月4日在A07版发表的《全国网友认捐课桌》等文章均不见了踪影。 城区学生也曾自带桌椅那么,麻城市中小学教育设施建设得到底怎样?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义务教育在实施中又遇到了怎样的困境呢?法治周末记者近日赶赴麻城市进行调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顺河镇位于麻城市西北部大别山南麓,地处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处,全镇面积613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和国营西张店林场、国营林店茶场,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7万。 为了了解顺河镇中小学教育设施建设状况,9月6日下午,法治周末记者来到该镇进行随机走访。 从麻城市开车前行30多分钟后,记者来到了顺河镇梅家楼小学。记者发现,这家小学整体显得十分陈旧,操场上的两个篮球架已是锈迹斑斑。 进入校园右手边是一栋教学楼。小孩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课,教室内的课桌却参差不齐。学生们吃饭的饭盆和水桶则堆积在教室门口的地上。一楼一间教室还被腾空成了学生宿舍,这个大概70多平方米的宿舍开了两个通铺,条件十分简陋。有学生向记者介绍,这间不大的宿舍挤进了80多名学生在此睡觉。 学生下课后,记者随即又和该校一名小学生小磊聊了起来。 “学校没有桌子,我的桌子就是从家里背过来的。”小磊说,家里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这张课桌。 记者发现,这张课桌显得很旧,课桌侧面还歪歪斜斜地写着小磊的名字。 看着记者不断询问学生,一名老师立即叫来了学校总务主任苏开长。 苏开长向记者透露,从1995年以后,学生基本都是自带课桌和椅子来上学。 校长高辉灿向记者介绍,梅家楼小学一到六年级共有7个班,现有学生254人,教职工16人,负责招收附近7个村的适龄儿童。 “以前学生自带桌椅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种状况正在逐步解决。”高辉灿对记者说。 那么,顺河镇中小学到底缺多少课桌? 分管全镇中小学后勤工作的顺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高全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全镇共有中小学生5095人(含学前班),今年本来已经开始配置了2978套健康桌椅到部分学校,还差两千多套。”高全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意外获知,除农村小学缺少课桌外,该市部分城区学校也曾要求学生自带课桌上学。 从宋铺镇五棵树村来县城务工的陈航告诉记者,他的儿子陈蓝2010年考入地处县城的南湖中学时,就是自己帮小孩扛着桌椅去学校报到的。 “我在家里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合适的桌子,后来花了80元钱在家具店买了一套桌椅。”陈航说,南湖中学虽然地处县城,但课桌也基本上是学生自带。 陈航透露,在麻城一些中小学门口的商店,每逢开学时,精明的商家就会进一批学生用的桌椅摆在店子里,供家长选购。 “在麻城,学生带课桌上学已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陈航坦言。 今年6月,南湖中学撤并入了新建的麻城思源学校。因为思源学校配置了桌椅,陈航将儿子的课桌拉回家中。 农村中小学校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问题,的确在该市长期普遍存在,9月9日,麻城市委书记杨遥在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就该市学生自带桌椅上学问题进行回应。 当地教育投入“先急后缓”“3000学生自带桌椅上学”事件经媒体披露后,作为主管全市教育的麻城市教育局迅即被推上了舆论漩涡。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妇孺皆知的口号在麻城似乎显得苍白无力。 麻城,有名的红色老区,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1986年,麻城被戴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然而,记者在麻城县城采访时,却难以发现其贫穷的踪迹。双向六车道的县城金桥大道旁边正在修建湖北省最大的五星级酒店盛景杜鹃(国际)大酒店。麻城市水利局、麻城市林业局、麻城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办公大楼矗立在金桥大道两侧,显得气派非凡。而麻城市政府办公大楼也因过于豪华被媒体称为“白宫”。 据当地媒体披露,在黄冈市公布的今年上半年2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麻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工业用电量等7项指标位居黄冈第一,其他14项指标均进入前三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主要速度指标首次进入前三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但也有官员私下向记者透露,麻城县城的繁华却难掩乡村的贫穷。“麻城城乡建设差距很大,主城区已经脱贫,‘富得像欧洲’,但到了老区、库区则‘穷得像非洲’。” 那么,麻城市缘何会出现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状况呢?是当地财政确实拿不出购置课桌椅的资金还是教育投入不足呢?“我们市长也觉得很冤,一直以来我们对教育投入比例很大啊!”面对着大批媒体的造访,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平不断地述说着政府的“苦衷”。 胡和平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麻城每年教育资金投入占全市GDP收入的4.57%,只是以前教育资金投入的侧重点不同。 “汶川大地震后,上级对学校校舍的安全很重视,以前的资金重点放在了解决校舍安全问题,每年整修校舍面积有两万多平方米。”胡和平认为,教育投入也应是“先急后缓”。“就像买房一样,我们应该是先买房子后买家具”。 胡和平透露,从2010年起,麻城市教育局开始把购买桌椅纳入了财政预算。 “我们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减少了,而是在不断加大,外界说我们不重视教育,我们感到很冤枉!”胡和平还向记者透露,去年以来,该市新建了一所职业中专和一所公立学校,财政投入达到了1.5亿元。 “我们这么多钱都出了,而全市购买桌椅也就需1000多万元,咋会是舍不得出呢?我们只是一次性解决资金还是很困难,要分步来解决。”胡和平认为,此次事件倒是把全市学生课桌事情的解决提速了。 但也有老师向记者分析,造成麻城学校大量缺少桌椅的原因是“撤点并校”政策实施之后,当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些乡村学校和教学点面临师资和配套缺乏、校舍破旧、教学设施老化、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等诸多问题。 据记者了解,此次事件后,麻城市委、市政府已公开表示,正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承诺在两个月内全部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健康课桌”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之困记者在麻城采访时,有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现象并不独存麻城,在黄冈地区其他一些贫困县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课桌少了可以买,老师少了能买过来吗?” 法治周末记者在麻城调查发现,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义务教育陷入的困境不仅仅是缺少桌椅。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在职教师流失严重、私立学校冲击公办学校等系列问题已开始显现,使该市的义务教育实施遭遇诸多困境。 “一些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队伍有点‘青黄不接’。”麻城市一名教师对此深感忧虑。 以顺河镇为例,目前该镇保留的12个教学点,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且条件十分艰苦,留下任教的大部分只有一名老师。而这些老师基本上是临近退休的老师或临时代课的老师。 “麻城市每年平均都有200多名老师退休。在一些农村地区,年老的老师退休了,年轻的老师又不愿意来。把小孩集中到城镇来学习,又会增加农民的负担。”麻城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农村小孩的义务教育以后该如何进行确实是个难题。 据记者了解,为了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力量,湖北省教育厅宣布,从今年开始,该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录用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新机制,今年准备招录1.7万名教师分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此次新录用教师实行年薪制,在边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5万元。在其他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万元,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增,资金由省级财政负担,使用事业单位编制。而在湖北,目前3万元年薪的水平高出大多数乡镇公务员的年收入。湖北省教育厅表示,此举旨在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 “我工作了20多年,一年工资也就两万多元,而这次招聘进来的新老师年薪就达到了3万多元,足见省里面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顺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高全说。 但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大规模的教师招聘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火爆,一些偏远农村教师岗位更是无人问津。 “我们申报了400多个教师岗位,但最后只有204个岗位有人报名,另外200多个岗位因为报名人数不足而取消。”麻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采访中,梅家楼小学有老师向记者反映,基层学校还大量缺乏美术、音乐、体育等专业老师。 “这些课程只能由我们老师兼职教,但教得很不专业。”这位老师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麻城市的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也非常普遍。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麻城有近200名老师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后,在外打工,时间最长的已超过了10年。 “这部分外出务工的教师挤占了教师编制,我们正在进行清理。”胡和平对记者说。 除此之外,目前在麻城林立的私立学校也对当地的公立学校义务教育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优质的生源和师资力量开始向私立学校聚集,从而给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文中家长和学生为化名) 《法治周末》 2012年9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