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教学点不但要保留而且要办好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3-5-10 14:19:00 人气:

教学点不但要保留而且要办好

编者按

曾经作为无数个贫家学子寒窗苦读的启蒙之地,村小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作为农村教育最基本的单元,村小对于保障教育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些村小被边缘化,成为县域教育管理的盲区,处境十分尴尬。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忽视农村教学点的建设。河北丰宁县和重庆云阳县从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基本权利的角度出发,立足县域实际,实施“农村教学点标准化工程”,着力增强“末端”教育的发展后劲,改变了村小边缘化的现状,做足做好村小小而巧、小而美、小而精的文章。

村小虽小,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不小。

当前,农村教学点不但要“保留”,而且还要“办好”。只有改善教学点条件、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农村学生、幼儿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既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教育民生的现实之举。

实施“农村教学点标准化工程”的探索与思考
盛玉海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深处,经济欠发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趋势加快、学龄人口减少,部分农村教学点逐渐被撤并、取消。我县在推动农村学区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不盲目撤点并校,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避免增加学生就学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辍学率,特别是杜绝低龄辍学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小学生过早寄宿造成“亲情缺失”等一系列隐性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我们认为:农村教学点不但要“保留”,而且还要“办好”。当前,只有改善教学点条件、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农村学生、幼儿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既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教育民生的现实之举。基于此,2012年初,我县农村教学点标准化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其一,研制具体标准、科学前瞻规划,为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提供方向。我们认为,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是工程能够顺利推进、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先行先试,组织各方专家实地考察、充分研讨、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台了“四个标准”,涵盖校舍建设、仪器配备和保教、管理、教学等四大方面,初步形成农村教学点的标准体系。“标准”内容全面系统、指标具体细化、可操作性强,为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实施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对各校点分类确定建设方案,做到一校一策、因校制宜。

其二,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多元投入,破解教学点标准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钱从哪来?”是实施教学点标准化工程面临的关键问题。我们坚持用好项目资金,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突出政府主导,强化县级配套,千方百计地调动乡镇、村兴办教育的积极性。此外,我县还对验收合格的教学点采取“以奖代补”的做法,进一步发挥了导向和激励作用。

其三,规范日常管理、加大保障力度,切实提升教学点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针对教学点疏于管理、质量偏低的现状,我县从日常管理入手,建立健全教学点各项规章制度,由学区总校、中心校分包教学点,当地村委会或相关学生家长组成的委员会,受中心校委托负责对教师进行日常考勤。这些做法有效地消除了管理盲区盲点。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坚持在名师评选、职称晋级、评优选先等方面向农村教师特别是教学点教师倾斜,县教师进修学校分期分批对教学点教师开展专题培训,针对课程开不齐的实际,采取“小学区一体化”做法,音、美、体、英语等学科教师巡回教学。尤其是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广和普及光盘教学,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教学点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初衷与核心要义。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完成新建和改造标准化教学点72处,全县农村教学点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但是,当前基本解决了教学点硬件建设问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虽然得到稳步提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成为长期困扰教学点的难题。可以说,我们距离实现教学点真正的标准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加强对农村教学点的资金投入。调动乡村办教育的积极性,虽然是当前增加资金投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绝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建议国家设立教学点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村教学点的新建改建、设施设备购置和更新,夯实教学点的硬件基础。

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解决编制不足、年龄老化、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办好教学点,投入是前提,师资是关键。一是在破解编制不足上动脑筋。建议国家在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按“点师比”核定教师编制。二是在解决吸引力不强上做文章。当前国家一系列文件都提出在工资、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对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村小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但都比较笼统,亟需具体方案和操作标准。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客观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信息化手段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尽可能缩小差距的切实可行的路径。下一步我们要在“农远工程”基础上,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终端设备升级;集中开发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点师资短缺学科的各种资源;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尽快构建网络视频直播、媒体资源中心、连线教研等系统,从而真正实现“城乡教育零距离”。

盘活“末端”教育

重庆市云阳县为村小强筋壮骨提振发展后劲
陈洪荣 重庆市云阳县教委主任

村小虽小,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不小。云阳县积极盘活“末端”教育,改变村小长期边缘化的现状,做好村小小而巧、小而美、小而精的文章,推动县域教育实现内涵均衡发展。

现状:处于教育末端的村小长期边缘化

作为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县、财政穷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阳县的村小分布在大山深处,交通闭塞,个别村小甚至不通车。村小基数庞大,全县有326所村小,是建制小学的2.6倍。由于硬件投入严重不足,各村小鲜有音乐教室等国家规定的六大功能室以及电化教学设备。

村小的师资状况更是令人堪忧。全县568名村小教师,担任537个班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实行包班制或复式教学。教师平均年龄53岁,无法开设小学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课程,也不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职业倦怠感严重,村小的教育科研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使得村小的教育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至于村小学生接受素质教育、开展大课间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云阳的留守儿童多,常规管理难度大。全县近10万留守儿童中,父母均在外务工的“双留”儿童,小学阶段有3.8万,村小的留守儿童比例更高达三分之二。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家庭教育跟不上,社会教育机制不健全,安全事故防不胜防,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

针对村小发展这块现实短板,我们明确提出,“工作范围要从以抓中心校为主向抓中心校、村校(办学点)、民办学校三个不掉队转变”,加长短板、提高“末端”发展后劲。

对策:针对县域管理盲区调整工作重心

在穷县办大教育的背景下,“抓大放小”成为基本的工作思路。多年来,云阳县抓城区学校、片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建设,使得村小建设历史欠账太多,一度成为县级教育管理的盲区。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县教委决定将村小发展重新纳入管理视野,严格村小撤并管理,延伸管理半径,切实开展村小教育帮扶工作。将教育研究活动、校园安全监管工作、教育民生面对面等活动场所尽可能设置在有影响力的村小。

教委出台了《云阳县村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村小实行专项动态监测,将村小的发展状况纳入中心校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星级村小评比表彰工作。同时加强村小的硬件建设,加大划拨比例,建立专项经费,为村小添置电化教学设备,力推村小“六大功能室”建设。

为了让村小在动态发展中缩小与乡镇中心校的差距,教委实行中心校和村校教师动态交流、定点结对帮扶机制,针对村小教师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开展特色村小校园文化创建活动,鼓励村小开发乡村教育资源作为校本教材,深化课程改革。

云阳县是一个留守儿童大县,教委将村小留守儿童的教育管护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作来抓,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开展留守儿童的托管工作,积极推进“寄宿制工程”。另外,县教委将校园新型警务机制延伸到村小,100名学生以上的村小配备专职保安,100名学生以下的村小设立兼职保安,排查村小安全隐患,改变村小安全不设防的状态。

思考:创新机制确保村小发展不掉队

办好村小应立足县情,积极推进均衡发展机制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关键环节和条件保障上充分考虑、积极探索。

一是探索乡镇教育均衡发展机制。针对沿袭多年的学区教育“中心校——村小”层级关系给乡镇教育带来的管理弊端,教委可以将乡镇教育、片区教育一体化考虑,将村小定位为属于乡镇中心学校的分校,管理工作一盘棋,由学区一体化考虑,提高村小的管理权重。二是实行中心校艺体教师走教制。三是实施村小师资定向招聘计划。针对村小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可以向师范院校及社会上定编定点招聘偏远村校教师,落实保障措施,签署服务年限,确保招聘成功率。四是结合全县“一校一特色、一校多特色”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培育村小特色。五是将村小建成留守儿童之家,实现亲情视频聊天室、亲情电话室、心理咨询室全覆盖。

《中国教育报》 2013年5月2日 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