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职教须产学一体化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8-31 16:13:00 人气:

发挥自身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系,也是高职院校地方性、行业性、开放性办学特点所致。

职教须产学一体化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民堂

“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配合、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这是高职院校基本职能所决定的应有之义。

紧密联系实际,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不断提升办学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依社会需求而办、和社会力量同办、为社会发展而办”的开放型“大职教”理念,积极实施“三个结合、三个定向”,为行业、产业、企业提供服务。所谓“三个结合”即坚持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三个定向”是指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定向,因行业、产业需求定向,以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定向。经过十年办学实践,鹤壁职院探索了校企合作、集团发展、联盟发展等富有成效的开放办学形式,促进了学院的科学发展。

高职院校只有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与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不断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学院把握国家、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机遇,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特别是根据服务行业、企业、产业的需要,着力提高专业吸引力的原则,积极打造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不断增强服务力。

学院围绕鹤壁市机械电子制造、煤电化工、镁冶炼加工、食品加工、光伏新能源等先导和支柱产业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积极架构结构合理、规模适当、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六大专业群,即以护理专业为龙头的医学专业群,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龙头的机电专业群,以软件技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专业群,以金属镁冶炼为龙头的材料工程专业群,以农产品加工工程为龙头的农林专业群,以教育、艺术为龙头的人文社科专业群。

工学结合、校企联合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行业、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教学做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原则,学院始终坚持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融于一体,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方面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机电工程学院数控、模具等重点专业促进鹤壁市机电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以项目教学带动和推进产学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多年前,学院与鹤壁市天海集团、鹤壁天淇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等地方56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组建成立河南鹤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集团,积极开展紧密型产学研合作。通过顶岗实习、科研技能开发、岗前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输送技术工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发挥了人才库、智囊团、孵化器等作用。特别是学院师生参与研发的“镁合金全自动抛光机”、“变刚度椭圆平衡振动筛”等技术成果先后通过省级鉴定并投入生产,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施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道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加高效地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形式。2009年6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由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以依托学校为龙头,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各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高等职业教育联合体。学院以集团为载体,不断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09年4月,学院还联合十余家高职院校和企业,组建成立河南省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联盟,搭建起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利共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战略合作平台,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发挥优势,在服务社会建设中,实现社会与学院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

自建院以来,学院恪守“立足鹤壁、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本着“以服务求重视,以贡献求支持”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地方高职院校作为行政决策“智囊团”、科技创新“助推器”、文化发展“先行者”的作用,走出一条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

发挥学科与科研资源优势,为地方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紧紧围绕地方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理论支撑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特别是紧紧围绕地方“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办好大职教”的发展战略和大力实施产业聚集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宏观战略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和重点建设项目,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和科研攻关。

围绕鹤壁重点产业发展、淇河文化开发建设等重点攻坚项目,学院联合地方科技、文化等有关部门先后成立鹤壁高职教育研究会、淇河文化研究会等十余个科研机构和团体,实施了“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等十余个科研项目立项,目前已初步完成“鹤壁经济发展三个战略研究”、“关于鹤壁淇河文化建设与开发的调查报告”等十余项战略性和前瞻性调研报告与科研成果,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发挥教育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为城乡建设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发挥丰富的学科和教育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更要充分体现在为社会发展建设服务上。对此,学院在坚持普通学历教育为主要办学方向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工程,积极为地方培养宽领域、多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拓展和深化与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与成人培训教育,为地方广大干部职工学历晋升、素质提高搭建了有效平台。通过实施“阳光计划”、“雨露计划”、“蓝领工程”、“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活动,大力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后为地方企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6.8万人次,为地方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发挥学科建设与科研设施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发展,是学院坚持社会服务的又一重要内容和载体。学院依托医学、电子信息、农林等专业人才和设备资源,积极组织师生定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实施科技咨询、医疗服务、家电维修等服务,使学院科技、人才资源走出校门、深入城乡、面向基层,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服务。

发挥思想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为社会思潮引领提供服务。高职院校既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创新基地,又是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主力军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排头兵。学院充分发挥传播科学思想、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应有作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努力为形成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服务。在淇河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开发上,学院积极凝聚社会各界及学院文化研究力量,打造鹤壁淇河文化品牌,提升淇河文化品位,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作为鹤壁职业教育的龙头,学院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学科专业和办学资源优势,成立了鹤壁天海模具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帮扶工作组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对学院的筹建及其他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干部、师资、学科专业支持,履行了学院服务“科教兴市”与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职能与责任。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2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