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刻不容缓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上海教育 日期:2013-11-25 15:34:00 人气:
复旦发展研究院秘书长 刘承功今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从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导师权责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开放合作、政策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事关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非常值得关注。 1978年以来尤其是近15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当年的招生数是1.07万人;1998年的招生数是7.25万人,现在已接近60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170万人。从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看,中国已居于世界第一。然而,研究生教育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始终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几年前,美国研究生院评议会发表过一份报告,标题叫作“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支柱”。该报告强调,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源于引人注目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强对研究生教育重点领域的资助对于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必须从全世界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据统计,美国大学37%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并非美国公民‘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报告,2006年在美国获得研究型博士学位的人中间,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有4236人,高居美国之外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首位,远远多于排在第二位的韩国(1510人)。 研究生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为关键的是,它还是国家刨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在国内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一般都要占到学校5CI论文总量的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生绝对是高校开展科研创新、参与国际知识和科技竞争的宝贵资源。知识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不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在这场人才竞争中真正占据主动。由此,就不难理解,面向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的目标,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确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类型结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切实革除以现有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容、方法、师资和评价标准进行培养的弊端,加快建设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实践基地,突出职业胜任力评价,真正建立起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则必须强化系统的科研训练,更加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力地支持他们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由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需要接受系统科研训练、参与高水平科研的特点,对这类研究生应采用硕博贯通长学制的培养。在美国,理科、工科和生命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在研究生院的平均修业年数为7年左右,人文社会科学更长,社会科学和教育为8年左右,人文学科为9年。如果要实行学术学位研究生长学制培养,那就必须在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考核分流、科研训练和实践、国际化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和奖助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上陆陆续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改革的尝试,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令人高兴的是,这些举措和经验已经被充分地吸收到三部委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文件之中。我们热切地期待,伴随着改革的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能够得到大跨度的提升。 (文见《上海教育》2013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