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不惟数字论,撬动量化考核的桎梏——杭师大试水构建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新体系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0-8-31 16:29:00 人气:

 

近来,汪晖、朱学勤涉嫌抄袭一事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促使整个学界再次反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浮躁学风和现行的人文社科学术量化考核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突破量化考核的桎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量化考核困境,亟待突破

当前,国内的人文社科评价制度更多地依托类似自然科学的一些量化指标。与之配套的激励制度更是导致量化指标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挂钩。这种以数量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学术评价制度,导致很多人文社科研究者只求著作数量而不求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曹卫东指出,过度最化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学术界出现畸形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着学术的繁荣发展。当务之急要积极寻求学术评价的制度创新,尽快驱除数字化的幽灵,营造自由、自信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宽容的社会氛围。这样的现象在人文社科界已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有效的破解办法并不多。著名法学家贺卫方认为,学术量化评价制度的实施,表明学术界已经乱了方寸,其症结在于没有一个合理的方式来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准和学术贡献。

在各高校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竞争背景下,杭州师范大学同样面临着科学发展的困境与挑战。今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崔鹏飞明确提出了学科“差异化”发展和“提升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品牌学科”战略,建立符合人文社科自身特点的发展考评体系与学术环境。此后,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提出设想,在杭师大营造入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最肥沃的“土壤”和最佳生态环境,并亲自主持人文社科振兴计划的构建工作。
学术评价新体系,不惟数字论

7月,经过深入调研与反复酝酿,《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指导意见》正式出炉。其中,构建全新的人文社科评价体系,成为振兴计划的最大亮点。

1.构建“有数字论,不惟数字论”的符合人文社会科学规律的学术评价体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核心是“有数字论,不惟数字论”,对高端人才,打破按年考核的常规学术评价和考核标准,根据其累积和持续的学术影响,实行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和知名同行评议制度;对艺术类学科,要充分尊重其学科属性,制定有别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的考核政策和标准;对学术贡献突出的青年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低职高聘待遇。

2.在管理模式上创新,成立直属学校的“国学研究院”,试行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区”。在这个特区里,以本校高水平学者(包括离退休资深教授)和柔性引进的双聘高端学者为主要力量,营造具有最肥沃“土壤”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与发展的示范区。

3.在学校常规岗位聘任的基础上,专设“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岗位。这些“特聘教授”不再需要通过传统的量化评定,而改由直接提名。提名办法如下:(1)由学院院长等直接提名;(2)现任学院院长、部门负责人中若有符合特聘岗教授条件者由校长直接提名。这些“特聘教授”一旦上岗后,还可以通过“项目用人”方式聘用秘书。

叶高翔表示,此举就是想要招募一批不论身份、不论前期成果、潜心于创作的人。他们将不受常规的论文、课题、科研经费等考核指标的限制,“在走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有渴望出现一位大师的期待,也要有允许一百位努力者失败的胸怀”。著名学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徐岱教授认为,这一规划不惟数字论,“支持奇才、偏才”,令人眼前一亮,将对人文社会科学出大师、出精品起到推动作用。

细则尚未实施,“肯定大于否定”

此次改革恰逢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会议提出,要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作为本次改革的亮点,杭州师范大学提出的“有数字论,不惟数字论”的人文社科评价新体系,从人文社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突破常规的人文社科考核局限,充分践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针。为了有效落实这项人文学科振兴计划,校长叶高翔亲自领衔,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助理袁成毅教授专项负责此项计划的实施。
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专家袁成毅表示,他正忙于与各部门协调,细化此计划的操作方案细则。尽管细则还没实施,但计划的出铲已在学校一石击起千层浪,引发强烈反响。由于之前学校就此计划数次征求过教授代表们的意见,因此大家的反映肯定明显大于否定。

据悉,这项计划还将通过资金与体制机制建设,确保人文振兴计划得以有效实施,并在此过程中构建杭师大良好的学术梯队与发展基础。为此,学校将从市拨学科建设经费中划出总额1亿元用于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

(文见《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9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