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如何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长效机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8-31 16:44:00 人气:

 

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该项目实施以来,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奔赴农村基层,受到群众欢迎,其中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不过,这一新的基层干部培养模式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

如何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长效机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爱玲

重庆市武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奇柯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能流动、有奔头”,必须切实从教育、管理、培养、使用和服务5个环节入手,努力提高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科学化水平,形成长效机制。

以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村官教育与培训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关系到农村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教育与培训,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而在具体的方式上,近年来重庆等地方探索出一套较为科学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通过跟踪报道、专题访谈、制作专题片、组织宣讲团、召开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中的优秀典型;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广大村民正确认识大学生村官工作,营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赢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村官头脑,引导他们沉下身子、扎根基层、克服困难,了解农村、热爱农民、思考农业。

三是探索完善教育、管理、培养、使用和服务相结合的大学生村官培育机制。按照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培训与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特别注重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重点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本地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经验、方法,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促进、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通过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讲解农村经济和基层党建知识、相关政策法规,请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介绍工作体会,请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现身说法、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现场观摩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岗前培训、集中培训、轮训、调训、专项培训等,确保教育、管理、培养、使用和服务相结合的培育机制贯穿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始终。
以制度建设保障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

要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能呆得住、扎下根,很重要的一点是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工资、社会保险和住房补贴制度,妥善安排食宿,为他们配置好基本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才能让他们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工作。“结对子”和传帮带的做法值得推广,乡镇领导、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通过定期谈心谈话,生病看望、节假日慰问、定期座谈交流等方式,可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尽快熟悉本村工作情况,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疏导。老村官与新村官多沟通,多交流,以老带新,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接收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组织,应该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办法、岗位职责、培训和考核细则、安全责任制度和学习交流制度等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建立定期报告、工作例会、信息沟通等制度,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提供制度保障。

以科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

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后,乡镇领导应积极制定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根据村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本人的专业、素质结构和特点,及时定岗定责,督促和指导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分工,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会议,让他们了解熟悉全村工作情况,积极参与决策,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有效开展工作。同时,要激发和保护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激情,对于经过一段时间锻炼的大学生村官,要敢于压担子、给任务,放手使用,努力使他们始终保持激情和活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发展经济、服务农民的本领,积累农村工作的经验,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乡镇领导还应该积极搭建平台,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结合所在村的实际,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项目,提供信息、创造条件,并在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指导,使他们更好地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作出积极贡献。此外,还可以让大学生村官以课题组、智囊团、工作队的形式,围绕乡镇区域发展规划、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管理建设等中心工作,深入村社、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可通过短期借调或轮岗的方式,抽调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增强他们的全局观念,提高政策水平。

以科学机制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动态平衡

对大学生村官如何进行考核?笔者认为,应注重对大学生村官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的评价,形成大学生村官自评、村民评价、村主要负责人评价的多元考评主体格局,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重视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将考评与激励相结合,业绩与待遇挂钩。同时,要表彰和激励大学生村官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典型,淘汰不作为者,引导大学生村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创造业绩,发挥作用。

中组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强调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5条出路”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为我们完善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提供了指导。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相关程序鼓励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官留下来,担任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继续扎根农村;可以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可以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作为后备干部,打通大学生村官培养与党政机关公务员和后备干部培养渠道,形成大学生村官科学培养链;可以鼓励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进入企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方向,比如按国家优惠政策回母校考研深造,等等。

在引导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退出机制,对不适合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解除聘用合同,所缺位置及时补充。这样有出有进,让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才能保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动态平衡。

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科学化培养的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离不开科学的组织领导。在实施过程中,要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组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公安、民政、财政等多部门都应该负起相应职责,做到各级主要领导挂帅、专门机构负责、专职人员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密切配合,形成综合协调、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方能为推动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科学化、形成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