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大学应引入文化管理理念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0-10-15 8:39:00 人气:

黑龙江大学 朱振林

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我价值与组织目标共同实现,十分契合大学学院的特性,因此,应当引进文化管理的理念对大学学院进行治理。

文化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人为中心”和“观念人假设”两个理论支点上。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把关心人、发展人作为主要目的,是以人的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为最高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而“观念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其观念的影响巨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文化管理强调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把塑造共同价值观,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石。

在管理理念上,文化管理理论实现了从以任务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这体现了现代性的核心理念。在管理目标上,文化管理把发展人作为基本目标,将处于二元化状态的管理目标和个人人生目标进行融合协调,将外在目标转化为内在目标,实现愿景融合。在管理方式上,文化管理主要通过激发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力、内在的创造力,以内生性的动力去创新、创造。在管理主体上,在文化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的“产品”,一方面,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实现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去锻炼人的意志、智力和体力,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大学学院的特点使其在治理中与文化管理的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文化管理是一种间接的、柔性的管理,它通过柔性的人文关怀,促进情感和谐,利用内力驱动,凝聚精神力量,保证了组织发展始终葆有清晰的使命与目标。对大学二级学院治理而言,创建一种合适的学院文化,通过融合愿景、完善制度、建立机制、营造氛围等策略,促进教师共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达到文化治院的目标。

第一,提炼精神文化,促进愿景融合。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是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认同的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核心价值观和进取精神的集中体现。首先要以现代大学精神为指引,提炼学院的文化精神、治院理念。学院应当借助制定五年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等时机,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改革发展的目标,把个体精神追求、人生目标与组织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目标有机统合、有机融合,进而形成共同的学术理想、共同的事业追求,形成学院的治院理念、发展思路、行动纲领,成为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和使命。其二是将文化精神、治院理念以物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固化。提炼学院文化精神,要融入其他形式的文化之中,如修订院史、设计形象标识、提炼院训。将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日常使用的实物上,并在大型活动中使用强化,通过确认共同的文化符号,体认、明了学院的发展脉络,达成对学院的文化认同。其三是要经过强化培训。要围绕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学院的改革发展目标,开展系统的、长期不懈的“愿景教育”,促进教职工尽快融入到学院文化中,并认同学院文化,使学院的改革发展目标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实现个体化的人才向有机性的人才的转变。

第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保障管理规范有序。制度建设首先要贯彻办院指导思想和办院理念,并根据精神理念,建立制度规范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师权力、学生权力,对内部权力体系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其次要发挥引导、规范与激励作用,建立行为规范系统,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加以强化,指导行为实践。学院要坚持稳定的制度与阶段性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使用“引导”与“激励”两个杠杆将教师的认识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结合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教师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促进每一名教师建立自主发展机制。其三要建立确保制度有效运转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一方面追求文本规章的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重视执行制度时的公平与公正,推动有序竞争、合理竞争,营造依法治院、民主治院的氛围等。

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个性发展的和谐氛围。首先是营造学术氛围,搭构有利于师生个性成长的平台。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等,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设立科研机构和共同攻关科研课题等,搭建学术科研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学术合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是营造在家氛围。我国现行的办学体制,使学院还承载着很大的社会功能,学院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因此,不仅要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师生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要塑造良好的风习,创建家园环境,要在核心价值观引导下,通过娱乐、聚会等活动;通过交流、赞赏、工作等仪式,通过参与管理、建设,有形地、程式化地展示学院的内聚力,增强安全感、亲情感、归属感、荣誉感,使师生员工从内心认同这个团队。

(文见《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3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