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义乌为大学毕业生“非转农”开绿灯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0-10-21 8:48:00 人气:

在紧急叫停上百名公务员“非转农”之后,义乌却对大学毕业生的“非转农”网开一面,出台允许他们“重入农门”的办法。据了解,浙江已有多个地方这么做了。

这一政策引起强烈关注。在网上,很多网友表达了对义乌籍同学的羡慕,期待自己的原户籍所在地也允许大学毕业生“非转农”。

一个义乌农村户口“价值”或过百万

“眼下很多出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老家的集体利益也无法分享。”义乌市政府办公室农村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义乌市政府在多方考量后,推出了让他们“非转农”的办法;但这个办法仅仅解决大学生的户口问题,不和经济利益挂钩,村里如何分配利益要由各村级组织自行决定。

办法规定,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都可将户口转回原籍:1995年及以后毕业、肄业、结业,未曾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县属及以上集体企业正式录用,且未享受城镇居民房改政策的;被大中专院校招生录取迁出时属义乌市农业户口;申请“非转农”时户籍在义乌市;迁入地村民委员会同意接收。办法特别强调,各地村委会不得以各种无理借口拒绝接收。

据了解,目前“非转农”政策已在义乌市江东街道试点,日前,首批54名“非转农”大学生已经公示,第二批则有50多名大学生正在申请;这一工作从今天起在各镇街正式铺开。

有人算了一笔账:在义乌,一个农村户口的“价值”可能超过百万。2006年颁布的《义乌市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办法》规定,义乌当地家庭在旧房改建中最少可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最多则可分到144平方米,在宅基上最多可建四层半的楼房,如果按实际使用面积计算,最高可达648平方米。如果村民将房屋出租,每户每年的房租收入加上集体经济分红可接近6万元。而考虑到房屋未来出售的可能以及升值潜力,义乌一个农村户口的“价值”不菲。也正因此,今年年初,义乌市有195名公务员将户籍从城市迁往农村,媒体曝光后被市政府紧急叫停。

实际上,近年来,在温州、宁波、金华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非转农”的民间呼声持续升温。浙江已有多地试点“非转农”政策。如2006年,台州市所属椒江、路桥、黄岩三个区,有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生,办结了“非转农”手续,重新跳进“农门”。

“新知青”或比“新市民”更实惠

有学者表示,出现“非转农”现象的原因是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近些年,一方面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令生活成本一路上扬;另一方面,以住房、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没能跟上,许多大学生和进程务工人员并未像享受到城里的公共服务,生活质量不高。

一所高校毕业生办公室的杜老师认为,大学生愿意“非转农”的一个原因,是想摆脱城市生活压力。近年来,农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如农村土地持续升值,一块位置稍好的宅基地可值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为村民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每个月还发给困难村民几百元最低生活保障费。显然,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福利有可能接近甚至好于城市,于是开始“逆城市化”。

另有分析人士说,大学生回归农村,是权衡利弊得失之后的理性选择。因为,在农村当实实在在的“新知青”,要比当徒有虚名的“新市民”实惠,农民至少能分到土地,不用担心生计;土地如被政府征用,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金。而且,这些大学毕业生无论什么原因回到农村,或多或少能给那些已呈“老人化”、“空心化”的乡村带进城市文明元素和新生机。不过,此事也不无阻力:有些地方的村民把集体经济利益的分红看得很重,不希望那些户口已外迁的村民回去“分蛋糕”,因此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值得关注。

(文见《文汇报》2010年10月1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