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自主招生别让考生无所适从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0-12-17 9:34:00 人气:

用“烽烟四起、群雄逐鹿”来形容今年的大学自主招生,一点儿也不为过。大学自主招生并非新鲜事,今年因为引入“联考”概念,所以情形变得纷繁复杂。先是清华、上海交大等7校宣布联考,被网友戏称为“华约”;之后北大、复旦等7校宣布联考,而时隔几日,“北约”联盟从7校扩大至13校;随即,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8校也结盟……接下来,是否还会出现第四、第五“集团军”,原先的集团军是否会扩容,招考科目和方式如何变,招考时间怎样定,这些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芸芸考生、家长、中学老师们只能伸着脖子,像每日看电视连续剧一般,等着看“下集剧情”。

自主招生,一直以来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面“旗帜”。大一统的高考格局存在弊端,所以多年前国家教育部门在高考之外开了个“口子”,允许部分重点大学在高考前进行自主招生选拔,给优秀学生加分、预录取优惠。一开始,各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招生计划5%以内,后逐步扩大。但是,高校各自为政的自主招生选拔让考生疲于奔命,甚至出现“打飞的”应考现象,时间和精力成本耗费很大。于是,“联考”呼之欲出。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当自主招生联考之风“汹涌而来”时,考生和家长们更觉得难以招架。因为二三十所重点大学已卷入联考,如果考生不参与,就不可能获得加分优惠,想通过高考“裸考”进入重点大学,概率小了许多。积极参与各“集团军”联考则负担很重。各联盟的考试科目不同,侧重点不同,考生不知怎样应对。而且,即便参加了联考,获得加分,考生还得参加高考,倘若高考失利,此前获得的加分可能就作废了。

自主招生,如何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是沦为生源“掐尖”游戏?联考,怎样减轻学生应考负担,而不是演变成“跑马圈地”、“诸侯割据”?笔者认为,大学应更多关注考生利益、社会利益,少考虑自身利益。站在考生和家长的立场,大学自主招生政策应该相对稳定,而不是年年大变样,甚至几天换个样。新政策推出前需充分征求中学、学生、家长的意见,稳步推出,提前一两年告知。毕竟,高考对于考生和他们的家庭都是件大事,大学在招生政策宣布与实行之前,应留有相当的空间,让中学和考生以从容心态面对。怎样的招生改革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之需,又兼顾考生和社会利益?本着这样的思考,作为竞争对手的高校完全可以平心静气坐下来,共商对策。一言以蔽之,招生竞争应有理有序。

当前的中国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应当关注的,不是招收了几个“状元”和高分考生,不是在录取分数线排行榜上的位置,而是如何招收真正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是否通过自主招生发现了在某方面特别有潜力的学生。世界上所有名牌大学都渴望优秀生源。国内名校的生源竞争,视野要开阔一些,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生源竞争。

那么,如何与世界一流大学竞争生源?提升师资水平,优化教育质量,培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才能成为高校招生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高校的使命所在和当务之急。倘若考生辛辛苦苦通过联考、高考进入某所名校,却发现老师水平一般、名教授不上课,那么自主招生改革的意义就要打个问号了。

(文见《解放日报》2010年11月3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