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南科大:志同道合者的办学“实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1-1-5 10:17:00 人气:

如果要列数今年教育界的大事件,“南方科技大学”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这所筹办中的大学,不时有新的消息传出,给人以新的希望——我们离理想中的大学,是不是又进了一步?

南科大,招牌上“筹”字未去,眼下还栖身在启动校区——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退出大学城后的校园。

放眼望去,南科大的校园里现在只有三栋楼:一栋是行政楼,装修的气味还未散尽,行政人员却已全部到位,来往频繁的是一叠叠有关办学审批的单据;一栋是教学楼,正在装修中,一共5层,每层都有阶梯教室和教师休息室;剩下一栋是宿舍楼,住着唯一一名南科大学生,即此前被很多媒体报道过的苏刘溢。此外,一些学校员工和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生也住在这里。

虽然从硬件上看还有些“凋敝”,但这里却是一片热土:学校公共关系部几乎每天坐满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现任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教授几乎每天都要回答同样的问题,说同样的话。负责媒体接待的工作人员蓝海,手机每两三分钟就会响一次,而他的邮箱里,等待回复的采访邀约还在像雪片一样飞来……

理想所系的学校

“不是因为世界上到处都有华人,就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中国不能建成几所乃至十多所世界水平的大学,这句话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和丁学良教授一样,南科大迅速积聚了一批逐梦的大牌学者。

对多数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南科大是“梦想照进现实”。

早在2009年上半年,朱清时院士被负责南科大校长全球招聘的国际人才公司选定为创校校长时,他刚刚退休。朱清时的人生规划是过清闲的学术生活,除了从事老本行——化学研究以外,还想继续研究考古。他后来之所以愿意“出山”,揽下创办南科大这个烫手活,与同行的劝诫有关。国内一些大学校长曾专程赶到中科大劝说朱清时:“我们一辈子都在各种束缚之中,为了经费、各种考核而奔波烦恼,这辈子也不可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了。但对你来说,眼下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完成我们想了一辈子却无法做到的事情。”这些话,打动了朱清时。

如今回眸南科大的筹办过程,几乎每个关键时刻,都能获得相关支持。

是否同意建南科大这样的学校,之前曾有争议,但最终教育部同意了筹建南科大。大约半年前,曾有媒体报道“学校使用一笔行政经费等待审批时间需一个月”,结果深圳市政府第一时间给学校特批了每年1000万拨款,而且无需审批就可自行决定使用。为了不让学校建设卡在重重审批流程上,政府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援建南科大,方便南科大“特事特办”。

南科大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企业提供捐赠了。不仅第一批50名学生的培养费用和奖学金没有问题,明年再招收150名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资金方面也不会有问题。

除此以外,教育界是另一股推着南科大前行的力量。

香港科技大学创始校长吴家玮在南科大成立之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南方科技大学要复制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之路,不太可能但是可以想象”。但后来吴家玮却建议:“南方科技大学如果在有限的范围内稳扎稳打才会成功。不要因为寻求太大的突破而影响了发展的进程。”

香港科技大学还给了南科大实质性援助。今年11月12日,香港科技大学向南科大派出三位重量级教授担任校长助理,协助朱清时建设学校。其中一位是港科大化学系的创系教授李晓原;一位是长期从事机器人研究和教学,并且推动中国研究生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李泽湘教授,他将负责南科大工学部的建设;还有一位是负责理学部建设的励建书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出任南科大学术咨询委员会文管部委员,为学校定做“全面教育课程”。“南科大应该做这样的尝试。”从今年11月初到12月下旬,丁学良已经几赴南科大,为老师们讲解他的全面教育课程理念。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拥有世界水平的大学,那么它就永远只能充当国际分工的小配角,拣人家的残余,当‘大脑国家’的‘手脚’。我非常同意金耀基先生说过的话:不是因为世界上到处都有华人,就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中国不能建成几所乃至十多所世界水平的大学,这句话就是一句空话。”作为参与南科大建设的又一位重量级人物,丁学良显然也是逐梦而来。

还有一批院士,如今已接受南科大的聘书,承诺将为这里的本科生上课。

“体制外”的磁铁效应

南科大就像一块大磁铁,吸引着一批理想主义者的到来。前途不明朗?缺乏体制保障?南科大办学中潜在的种种风险,在这些人眼中竟成了他们愿意为南科大“卖命”的亮点。

南科大能够复制当年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么?从学校筹办至今,质疑声不少,最大的质疑莫过于薪酬——香港科技大学当年为了聘请到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学者,可以为他支付有竞争力,甚至是高于其他世界名校几倍的薪酬待遇。南科大有这个实力和魄力吗?

按照学校目前的薪酬体系设计,南科大领军人物的年薪起点为115万元,将由国际知名学者组成学术咨询委员会进行审议。对于更加高精尖的学者,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是潜在获得者,学校将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决定报酬。在南科大担任讲座教授,年薪标准是60万元。学校有关负责人透露,南科大支付给教师的薪酬,其实参照的是香港地区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的薪酬体系。

相较于国内高校,南科大给教师的薪酬待遇已经很高,但如果拿到国际上去比,仍然算不上有竞争力。朱清时很明白深圳目前的处境:“真正优秀的人才愿意流动到深圳的,已经很少了”。朱清时说,真正愿意加入南科大的学者,“一定要有参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情。”

正在招聘师资的南科大,也确实像一块大磁铁,吸引着一批理想主义者。前途不明朗?缺乏体制保障?南科大办学中潜在的种种风险,竟然成了追梦者愿意为南科大“卖命”的亮点。

“在很多人眼中,体制好像是一个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如果学校在体制内,就不用担心生存;如果是体制外,就仿佛朝不保夕。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被传统体制约束得太久的人才会有的想法。”前来南科大应聘教职的黄先生从国内名牌大学博士毕业,有着著名IT企业10多年国际营销的从业经历。他说:“我们做企业的,每天都面临着生与死的竞争,成功了,单子签下;失败了,单子被竞争对手拿走。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根本不会在意什么体制不体制。”办企业如此,办学校也是如此——学生被社会认可,才是最大的成功。也正因此,黄先生告诉记者,他对“传统的学校根本不会再感兴趣”。“国内大学学生都很优秀,老师却很懒散,懒散的时间长了,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或不务正业的想法。”虽然黄先生的太太和孩子如今都在广州,但如果和南科大“谈成功”,他愿意举家搬到深圳。

全新的办学实验

这将是一所按照全新理念创办的大学,校长没有行政级别,大家都以老师相称,学生会得到大牌教授的悉心指导……尽管目前只招了一名学生,但不少人预计,今后报考南科大的考生定会挤破头。

眼下的南科大,需要一批志同道合者。是否对中国的教育还怀有理想和变革的冲动,正是朱清时招聘时的重要标准。朱清时本人,是一个久居体制内的“老牌”副部级学者,对体制内的学校自有一番洞见。“中国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学校校长都是上级任命的行政官员,靠行政权力治校,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谁官大,谁说了算。教授们没有话语权,时间长了就不愿意搞学术竞争——要么去迎合权力,要么去竞争做官。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术自然会萎缩。”

南科大必须探索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朱清时要求,南科大所有工作人员之间必须以“老师”互称,从校长开始,所有的人都没有行政级别。“如果没有一点参与实验的理想,是不会被聘用的,也不会愿意来。”学校一位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朱清时正在领衔的这场中国高教改革“实验”,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张群的孩子就读于深圳南山中学高二(5)班,12月18日南科大教改实验班咨询会举行时,这位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赶来。“在深圳,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关注南方科技大学,孩子如果能考上,我一定会支持。学校发什么文凭不重要,因为在深圳,很多企业更认可能力。”

今年10岁的山东男孩苏刘溢,是今年高考年龄最小的考生,取得566分的成绩。如今他是南科大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学校里每来一位大牌学者,苏刘溢都有机会与他们交流,得到指点,此等待遇在其他学校简直不可能。”哈工大机械系研究生刘行,和苏刘溢住在同一栋宿舍楼。18日招生咨询的那一天,刘行和他的几位同学都去了:替家人或亲戚投石问路。“我们常常说起,这样一所大学如果真的能办起来,以后考生还不挤破头啊?”

(文见《文汇报》2010年12月31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