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创业教育重在挖掘学生潜能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1-5-3 16:30:00 人气:

高校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如何开公司选项目,专家指出当前教学存在“三大障碍”

“大学创业教育应把侧重点放在挖掘学生‘未来企业家’潜能上,而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如何开公司、如何选项目。”在昨天举行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实践(TES)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指出,当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在师资、课程、观念上仍存在不少障碍。

【障碍】教创业的老师自己不会创业

【对策】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授课

“没理论、没经验、没想法”——在培训班上,来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魏治国老师直陈自己就是创业教育的“三无人员”。“学校里的创业教育大多是由讲座、培训来完成的,如果单独设一门专业的课程,我们这些都没创过业的老师恐怕没人能胜任。”

魏治国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不久前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杨浦区人社局的一份专题调研报告中,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和实践经验不足已成阻碍创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

针对这种现状,李家华给出了两个解决办法——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进校园授课,或将高校教师送到企业中去亲身实践。“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去年成立了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并聘请李彦宏、俞敏洪等一批成功企业家分享创业经验。这次的培训班创造性地让老师们去张江真实模拟商战,了解企业面临的现金流、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障碍】创业教育课程“叫好不叫座”

【对策】课程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缺乏合适的教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在许多高校看来,创业教育似乎是在培养学生的“业余兴趣”,因此便多会采用一些泛泛而谈的讲座、培训等形式。

“一说到创业教育,有的学校便开始倒苦水,说担心学生都去创业不好好学习啦、给学生增加负担啦。”李家华认为,创业教育目前面临的第二大障碍是缺乏好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何这么难?因为创业需要一整套‘生态系统’——高校教育只是一个出发点,政府为创业孵化提供政策,企业家给后辈分享经验,如此达成高校与社会的对接。只重视理论,或者只重视实践,都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

对此,他建议把创业教育列为必修或选修课,计入学分体系,提升其地位。“最重要的是,课程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践搞创业有过先例。2002年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上海交大提出的‘理论+实践’授课模式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障碍】衡量教育成功与否只看短期创业实效

【对策】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才是“王道”

“你看人家学校的创业教育多成功,一个年级有10多个人创业。再看看我们,累死累活教了半天,没一个人去创业。”对很多高校将短期创业实效作为衡量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标准的现状,李家华认为这非但不能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反而会将创业教育拉入一个更大的误区。

“有多少学生创业?创办了多少家公司?公司的效益如何?这些都不应成为创业教育的衡量标准。创业教育不是‘造飞机造火车’,其核心在于鼓励创新,激发人才潜能,挖掘大学生们的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创业中,也体现在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促使其职业生涯更好地发展。”

(文见《文汇报》2011年4月2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