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艺术学“自立门户”,综合性大学何为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7-12 10:26:00 人气:

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今年4月正式对外公布,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独立门户,成为第十三个独立的学科门类。这也是1997年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后的再次升级,被广泛解读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有关材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400余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在校生约占总数的1/10,除艺术院校外,大多数开设在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艺术学科大繁荣大发展?综合性大学能在新一轮艺术学科建设中做些什么?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全国十余所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和学术带头人日前齐聚北京,寻找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的“最优解”。

学科独立的时代背景

无论是政府和社会,还是高校自身,都越来越关注艺术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其实要求艺术学科独立门户的呼声由来已久。一些学者尤其不满于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只能拿到文学学位,认为艺术的发生早于文学,艺术的内涵也比文学更为丰富。在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甚至曾大声疾呼:堂堂的中央音乐学院,怎么只是个二级学科,相当于理工科院校的“小脚趾头”?

14年的“独立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门下拥有5个一级学科的结果,甚至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料。但在升级所带来的短暂喜悦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冷静的思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希望从一个历史的角度看待这次艺术学升级。杭间说,美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跟两次战争所留下来的整个社会的一些文化问题、心理问题有直接的关系。杭间回想起上个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当一个社会思潮产生转折的时候,当时的文化部先行一步,召集过类似学科建设的会议,组织编写了《艺术概论》等史论著作,对艺术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为什么我们整个社会如此重视艺术,把艺术变成一个独立的门类?杭间认为,想通这个问题对艺术学科建设非常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胡智锋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特别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后,无论是政府和社会,还是高校自身,都越来越关注艺术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功能。艺术学本身的研究涉及国家创新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力的提升,包括政府的一些重大规划、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等,这些对艺术学提出了很高的需求。我们要以艺术作为一个突破口,为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支持。

去年以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网络视频课网上走红,其影响已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作为中国的一流大学,如何面对全球网络视频课程的竞争?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包括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电影在内的艺术类课程。

会不会是一次“大跃进”

不能因为升为门类,有了设置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权力,反而把艺术学搞得很烂

按照新的学科目录,艺术学科从原来的一个一级学科,一下子扩大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毫无疑问,升级之后的艺术学科必将迎来一段繁荣发展的美好时光。据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凌继尧透露,目前准备申报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高校接近20家,申报其他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估计也在10个以上,更不用说二级学科、三级学科今后的发展了。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的艺术学院以及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2000年前后,这种状况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一是经过扩招,在校生人数出现爆炸式增长,到了2007年和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二是一些综合性大学通过合并等多种形式设立艺术学院,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高校数量增加。如此快速的发展,难免有泡沫的成分,甚至出现了畜牧兽医类院校要举办影视类专业的情况。问题是,此次艺术学升为门类以后,经过学科调整的过程,能否挤出这个泡沫?反之,会不会加重这个泡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贵胜认为,针对国内艺术教育的现状,当务之急应该是调整结构,真正做到提高质量。但是也有一些学校仍在把艺术教育当作“摇钱树”,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还在扩招,到处买地扩大规模。王贵胜最近参加了一所地方师范大学学科自主设置的评审会,就听到该校美术学院院长呼吁继续扩大规模,增加一些编制。王贵胜认为,对全国绝大多数院校来说,规模扩大不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

近20所高校申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让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王荔觉得有必要强调“门槛”问题。在王荔看来,为了挤进一级学科博士点,现实中很多没有条件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说艺术创作不太优秀的高校,会把艺术学理论作为主攻方向,但艺术学理论不是一个很多高校都可以去做的学科点,需要一定的“门槛”。王荔说,不能因为升为门类,有了设置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权力,反而把艺术学搞得很烂。

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关系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现在社会上和高校内部有一种趋势,认为MFA(艺术硕士)低于学术型学位。王荔说,那些考不上全日制研究生或学术型研究生的学生,就可以花钱去读MFA,这怎么可以呢?

学科建设如何“术学并重”

现在美术学院是用西洋式的训练方法来教中国画,结果画出来的画也跟油画一样

从2011年起,北京大学开始采取自主招生的形式,招收10名艺术学专业艺术史论方向的本科生。北大计划明年把这一做法纳入高考统一招生。招收艺术学理论方向的本科生,在全国来说是第一次。这也被看作艺术学升级之后高校的一种回应。

但对于艺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即使是北大的上述尝试,也会得到学界的怀疑:本科生没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基础,怎么能搞理论呢?

早在1997年艺术学进入一级学科目录前后,学界就对有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学产生过争论。此次升级之后,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这种争论似乎更加激烈。一种说法甚至只认可专门的音乐学、美术学,觉得一般艺术学是中国人自己杜撰出来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认为,无论中外,超出门类艺术的一般艺术学研究古已有之。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般认为是1906年德国学者德苏瓦尔在《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正式提出的。宗白华把这门学科引进中国,1925年便在东南大学开了一门选修课。那种认为艺术学是中国人杜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叶朗认为,确定艺术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分类,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艺术学与美学的区分和联系,二是艺术学与部门艺术学的区分和联系。

在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之间,关于艺术学科建设的分歧主要在于学和术孰轻孰重的问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超德回忆,当初他们进入艺术院校学习时,是瞧不起搞理论的。1997年艺术学进入一级学科后,学科建设如火如荼,搞理论的教师开始吃香,评教授也快,很多中年教师开始转行了。等到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很多人又回归了,回去画画了。

令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4月,在北京香山开的教育部艺术人才培养座谈会上,综合性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学者“吵了一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都强调“先有《红楼梦》,然后才有红学”,为艺术学科建设打抱不平。其背景是,在当年教育部公布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排名中,前10位中综合性大学占居了多席。

本次艺术学升级之后,“术学并重”能在学科建设中得到真正体现吗?

加强学科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民国时期的四大美院都是各有特色:中央大学是霸气,杭州艺专是洋气,上海美专是大气,苏州美专是秀气。李超德说,现在美术学院是用西洋式的训练方法来教中国画,结果画出来的画也跟油画一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心峰认为,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学科发展应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和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院比培养歌唱家、画家,和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比艺术类型是否齐全,都不是综合性大学的强项。综合性大学最突出的优势是学科门类齐全。艺术学学科要做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一定要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互沟通、对话,相互促进、交流。

人才培养只能当“老二”?

可能有一些新的艺术门类,借助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2011年6月4日,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水城威尼斯盛大开幕。这一盛会也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以“弥漫”为主题的中国馆,借用花、茶、香、酒和药的五种气味,表达传统深厚的中国文化,其策展人便是彭峰。彭峰是谁?一时成为国内艺术界搜索的焦点。

脱颖而出的彭峰,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在校内的名气并不大。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认为,彭峰并不是美术圈的人,他的胜出说明艺术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文化创意在其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了。

身为山水画家的王贵胜认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基本模式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第一种是传统的美术学院,接近16世纪意大利的美术学院模式,注重培养专职的艺术家,学生们也被期望以后的作品能卖到几百万、上千万元。第二种是大多数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实用性为主的设计人才,强调专业对口,把艺术性、实用性、功能性结合在一起。第三种就是综合性大学,包括一些师范大学,是按照培养知识分子的规格来培养学生。王贵胜认为,艺术升为门类之后,不同类型的院校同样要办出特色、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很多学校或学院都向中央美院看齐,都想办成大而全的美术院校。

综合性大学能培养出拔尖的艺术人才吗?或者说,在培养实践型人才方面,专业艺术学院是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只能做“老二”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认为这是一种错觉。芝加哥美术学院在单科美术学院排名全美第一,但芝加哥美术学院院长告诉丁宁,在培养实践型人才方面,他们比不过斯坦福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里是绝对“老大”,但在全美音乐学科排名上总比不过综合性大学——马里兰大学。原因在哪里?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性大学能做的,一般艺术学院绝对是做不到的。丁宁说,国内综合性大学同样有这样的优势,比如在北大的数据资料库里,可以很快找到近1个月内全球高校发表的艺术方面的论文,但在国内一些大的艺术院校,数据库的概念似乎还没建立起来。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学院院长解路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中外综合性大学培养艺术人才的异同。解路军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的是提琴,到德国上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很难毕业。解路军学的专业是乐队结构学,里面的课程却包括设计、美术、哲学,甚至德国还要求学高等数学。解路军在附中时数学只学了一个学期,物理、化学基本就不学了,没办法,他只好休学一年专门补数学。有了这段经历,解路军说现在他一拿起琴来,眼前不再是一个单一音符的问题,它是整个结构的问题。

艺术学科的发展,还必须面对即将遇到的新问题、新观念、新门类和新方法。朱青生说,可能有一些新的艺术门类,今天我们或许还不知道它的模样,但借助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它就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朱青生举例说,北大有个规模很小的数字艺术系,以软件为基础做动画,学生不仅学习软件和数字艺术,而且还要到本部来听文史哲的课,他们得了很多国际大奖。“这才是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朱青生说。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