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型大学应“量体裁衣”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12-19 9:32:00 人气: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杨学义核心观点高校发展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人之多、楼之高、地之广,而在于办学者的思想是否高瞻远瞩,能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专注于某几个方面的学科发展。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把自己的优势学科都做到世界一流。 对于许多中国高校来说,如何办出自身的特色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思考如何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办出自身特色,建立优势学科,更加注重“量体裁衣”,而不是一味办大而全的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都是小规模办学,学生都没有超过万人,但高质量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术业专攻的学校发展战略,仍然让这3所大学成为世界名校。这3所大学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高校发展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人之多、楼之高、地之广,而在于办学者的思想是否高瞻远瞩,能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专注于某几个方面的学科发展。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把自己的优势学科都做到世界一流,形成互为支撑的学科架构,走独特的发展之路,形成学校强大的竞争力。 办好特色型大学,首先要明确办学使命。当代美国杰出教育家、纽约州立大学原校长欧内斯特·博耶指出:“一所办学有成效的大学应负有明确的和极其重要的使命。”历史上,外语高等教育主要服务于国家军事、外交和向西方学习的需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外语高等教育应当成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优秀语言文化。当前,为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需要,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全球各地承办了17所孔子学院,在继续承担“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传统使命的同时,努力肩负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 办好特色型大学,还要完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原来的单一专业型人才向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转变。特色型大学应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形成和完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一些领域的高级外语专门人才、国际化人才稀缺,传统的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的外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挖掘外语学科的人文、社科内涵,将外语教学与经济、国际政治、法律、跨文化交际等内容有机结合,并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使北京外国语大学真正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摇篮。 此外,办好特色型大学,要利用优势打造特色社会服务品牌。新时期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外语高等教育除服务于国家外交、外事工作需要外,还可以在重大国际会议和国际赛事的语言服务、外语支教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高等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担负着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任。特色型大学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19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