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大有作为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9 10:23:00 人气:
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研究处 周茂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作了研究和部署,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高等教育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大有作为。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使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生来就带有教育色彩,而高等教育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近代以来,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仅饱受列强摧残,更面临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危机。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深刻认识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但如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自发端以来始终努力探索的命题。京师大学堂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从文化角度深层次挖掘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根源以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方略的努力。高校知识分子深深参与其中,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广大高校知识分子,引领着全国知识界、教育界、文化界以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中国社会革命的气象为之一新。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回顾百年沧桑,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今,高校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并成为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高校具有特殊作用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首先,决定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也包括文化专门人才),也就是培养未来的知识精英群体,其培养质量如何,尤其是文化育人的成效如何,对于文化强国的目标能否实现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其次,大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吸纳了大批致力于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守望者,而知识分子云集,使大学居于知识、思想、道德、价值的文化高地,成为各种思想碰撞、融合以及新文化、新思想诞生的重要场所。第三,大学以其富集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的巨大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文化研究和服务社会,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第四,在全球化、国际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活跃,大学通过学术交流的渠道和形式,在研究、消化异质文化和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校责无旁贷。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总结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现实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以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在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制度、社会形象等方面树立自己的文化旗帜,为国家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文化贡献。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正是传承创新人类优秀文化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高校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着眼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凝练、弘扬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培养更多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大批高素质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校要注重在校园中加强创新文化的培育,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核心要素之一。高校要破除阻碍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积极研究如何吸收利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如何有效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出更多代表国家标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尤其是要加快文化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积极为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不断满足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需要。要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政策研究,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推动中华先进文化走出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的多元化日益深化,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日益频繁。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迅速,应当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高校要率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国际交流中自觉守望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善于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突出文化内核的中国元素,善于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突出表达形式上的世界性,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大放异彩。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和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稳步迈进。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8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