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记者来华教新闻学受关注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参考消息 日期:2012-6-11 10:41:00 人气:
【美国《纽约时报》6月3日报道】题:在中国教新闻学要清楚划分界线(记者拉腊•法勒) 在一个周一下午,彼得•阿内特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汕头的郊外给中国新闻学的学生上课。阿内特是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战地记者,曾报道过越南到中东等地一系列战事。2007年结束了在巴格达的报道之旅后,他来到了汕头大学当新闻学老师,一直干到现在。 阿内特说:“我跟我以前同事解释这个事情时特别费劲。他们会笑着说:‘你怎么会在一个政府控制媒体的国家教新闻学?’我的教学是基于我挑战权威的职业生涯之上。我告诉我的学生‘你想了解献身吗?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因为我们相信能在社会中寻找真相。’” 阿内特是越来越多在中国——一个和国际媒体关系有所冲突的国家——大学教书的外国记者队伍中的一员。从一方面来讲,外国记者可能会面临压力,最近一个例子是半岛电视台直言不讳的记者陈嘉韵签证申请遭中国当局拒绝。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正向国有媒体注入巨额资金。这些国有媒体正在世界各地设立新办事处,以此作为抗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战略的一部分。 处在中间的是中国的新闻学院。据官方统计数据,现在这个数字在1000左右。在更为进步的校园里存在着两种意识形态,一种认为媒体应该为国家服务,另一种则认为媒体应该是独立的监督机构。 从南方省份广东到上海、北京等地的新闻学院都希望改善教学质量,这正是众多外国记者得到邀请的原因。 广州中山大学一位新闻学副教授说:“我认为西方意识形态是这里的主流。我们和西方教育之间没有差距,不过我们仍在中国大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董关鹏说,他认为中国现在的进步是可以容忍一些人在孩子面前谈论不一样的东西。新的进步在于每一个人都能说话,你可以谈论你的价值观,但问题是,学生不一定会接受。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华盛顿的国际记者中心有合作关系,经常邀请路透社和BBC的记者前来演讲。 董关鹏说,重点在于国际化或者是全球化,而绝对不是西方化。 《参考消息》2012年6月5日 1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