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招生“吃不饱”,部分高校陷“空巢”危机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日期:2012-6-25 13:41:00 人气:

据新华社济南6月21日专电(记者娄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季节,对于一些普通高校来说,也到了抢生源的季节。由于连续4年的生源下降,相当一部分高校面临日益严重的“吃不饱”困境。教育专家认为,对部分高校来说,生源下降意味着“空巢”,决定着生死存亡;而对整个教育事业来说,却是一次优胜劣汰、倒逼改革的“良机”。

生源持续减少,高校“吃不饱”现象逐渐凸显

今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参考人数继续减少,给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济南长清大学城一所高职院校招生办负责人说,每年招生就像“打仗”一样,全校教职工齐上阵,什么招数都使上了,但年年完不成招生计划。按他估计,学校今年能完成80%的招生任务就算“胜利”。

在教育大省山东,200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达到顶峰,共有78万人,之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到今年下降至55万人,比顶峰时期下降近30%。其实,高考生源下降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消息,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比去年减少2%。这是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从2008年的1050万,下降至今年的915万。

“问题是,生源下降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大趋势,现在距离‘探底’还很遥远。”一位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担忧地说。

山东省茌平县一中校长单海波说,学校去年毕业生1200多人,今年只有970人,明年就不到900人了,后年只有860人,高中在校生持续减少,正说明今后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会相应地下降。

生源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部分高校出现“吃不饱”现象。

福兮祸兮?不同角度有不同判断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生源危机是历史的必然,高校前些年盲目铺摊子,适龄人口减少、低龄留学人口增加、中学毕业即外出打工等,都是导致出现危机的原因。

看不到头的生源危机让一些高职院校的“日子很难过”。刘志业说,从近几年的招生结果来看,因为“吃不饱”,部分高职院校破产倒闭很快将成为现实。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伯宁也认为,生源危机将带来高等教育市场的洗牌,一批招不到学生的高校将面临被淘汰。

而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破产”其实已经来了。不少实行非学历教育的自考助学教育机构已经出现倒闭的现象,接下来就是学历教育机构。

对部分高校来说,生源危机关系生死存亡;但对整个教育事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刘志业认为,生源危机将倒逼学校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对教育改革发展形成“倒逼”压力。

刘志业说,“在过去那种不论学校办学质量怎样都能招满学生的时代,学校是不可能花心思去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在,学校必须下决心、花力气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怎么办?政府、高校都应顺势而为

教育专家认为,生源下降的趋势不可改变,政府、高校都要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顺势而为,才能变危为机,使生源危机成为倒逼教育改革的良机。

对高校来说,首先就要放弃以往走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周卫勇认为,过去“大而全”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高校应当尽快加强内涵建设,培养特色专业,实现差异化竞争。

对主管部门来说,首先是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熊丙奇曾公开撰文说,应给大学应对生源危机的空间,给予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自主设置学科、专业、课程的自主权,走特色办学之路。

其次是要制定好高校破产的法律程序。专家认为,从现在的趋势看,一批高校破产不可避免,但高校破产申请、破产程序、破产后资产重组和学生去向安排等缺乏法律细则,尤其是涉及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的变更和终止,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未雨绸缪,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再次,政府还可以利用好生源危机带来的契机,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地生源指标,促进高等教育录取指标均衡。

第四,要严厉打击一些院校的违规招生现象。对涉嫌虚假宣传、欺诈宣传招生的院校坚决制止,并给予相应处分,保障学生权益。

《新华每日电讯》 2012年6月22日 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