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从北京十一学校“取经”归来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上海教育 日期:2013-1-28 16:40:00 人气:

李希贵校长培养基地研修活动侧记
本刊记者 罗阳佳

近日,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李希贵校长培养基地的15名中学校长学员齐聚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开展第一阶段集中研讨活动。在聆听了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徐俭对自己学校课程改革现状和办学特色的介绍后,学员们继而深入交流到北京十一学校考察学习的体会、分小组现场研讨的情况以及本人计划研究的课题。此次研讨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李希贵校长培养基地第一阶段学习如期如愿完成。

记者从李希贵校长培养基地研修方案上了解到,此轮研修将历时两年,分为四个学习阶段,一学期一个阶段,各阶段研修主题分别是“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课程研发、实施与评价”“学校文化建设与组织变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优秀校长成长指导暨基地培养总结”。每个阶段基本包括到十一学校集中学习、分小组现场研讨、全体学员集中交流三大板块内容。

2012年9月底,李希贵校长培养基地第一阶段研修正式启动,15名学员赴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第一次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十一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精神给上海校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集中研讨活动中,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季洪旭表示,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打破国家课程垄断的颠覆性的课程革命,是一个观念革新、系统行动研究、不断追问和改进的过程。另外,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还引发他三个思考:一是教育境界的提升关键在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其次才是学校和自己:二是学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追求志、趣、能三者的一致,所以学校教育更多的不是限制,而是发现、激发、引导和帮助;三是行动比思路更重要,校长的文化自觉应该体现在对十一学校改革的学习、体悟中。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从北京十一学校“取经”归来后,15名上海的中学校长能否潜心学习、深入思考,结合上海市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借鉴、本土化地改造,形成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将最终决定此番负笈游学目标的达成。

在11月份组织的分组研讨活动中,各个学员就本校课程建设方面的情况作了交流,并提出拟解决的问题或碰到的困难。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在集中研讨活动中,代表第二组学员发言时呈现了他们共同的困惑与思考,比如,三类课程如何统整:如何实施学校的课程管理,适应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何建设学生喜欢的课程,将课程建设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面对课程改革要突破重围、转型发展的时代命题,学员们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赵国弟主张,校长要提高课程价值的引导力和课程规划的决策力,国家课程的校本执行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力,课改与教学改进的执行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等。陈青云则认为改革突破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课程建设的宏观构架深入到微观建设,二是课程建设的层次从追求课程数量提升到课程质量,从关注课程开发提升到课程实施有效性。

对于学员们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带班专家、上海市特级校长王志刚表示,改革创新必须在现有制度、条件的障碍中寻求突破,“困惑人人都有,关键是要找到解决的对策方案。”他勉励学员们要敢于尝试,找最薄弱之处去突破,找最有可能突破的事情去进一步推进。

(文见《上海教育》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