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教育十年改革重要举措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日期:2010-8-31 12:15:00 人气: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 1997年11月,时任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发出“教育必须成为核心议题”的著名呼吁。此后十年,德国教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与发展。现今德国教育政策、理念、结构、内容、模式和社会互动要素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场变革涉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目前尚在进一步发展演进中,唯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进程较快,已基本形成新格局。 整体上看,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基本沿两条主线进行:对内调整结构,整合联邦和各州政府及社会各方资源,赋予大学充分自主权,加强大学自身能力建设;对外充分参与和利用国外资源,提升德国高校的竞争力。高等教育内政和国际合作有机互动,融为一体。 本文重点列举近十年来德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 12项重要改革举措,简单介绍其背景、实施过程和阶段结果。 一、力推博洛尼亚进程,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建设为依托,推动国内改革,提升德国高校学位和课程结构国际竞争力 德国是博洛尼亚进程的主要发起国和积极参与国。主要动因是,上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大量国际学生和学者进入英美高校留学深造,面对灵活的英美高等教育课程和学位体系,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高等教育传统日益丧失国际吸引力,以改革谋发展、恢复高等教育实力,成为欧洲大陆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十年来,德国冲破重重阻力,围绕“开设跨国课程”、“提高教学大纲灵活性”和“增强大学师生流动性”三大核心目标,在争议中坚定实施博洛尼亚进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特别是基本实现了学位结构和学制的转变,放弃了德国高等教育传统标志性的本硕一体结构,转向学士、硕士二级学制。此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从政府主导的官僚检查机制,转向全国性、制度化、非政府认证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等。 根据德国向2006年博洛尼亚部长峰会递交的《博洛尼亚进程:德国国家报告(2005—2007)》,2005-2006年冬季学期,就读学士、硕士二级学制专业的学生共约25万人,占德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2.5%。向二级学制转型速度较快的是农学、林学、营养学、经济学和工程学专业。如按联邦州划分,柏林、布兰登堡和不来梅3个州在二级学制转型进程中遥遥领先,其辖区内高校课程的转型率已分别达到69.1%、58.4%和52.15,其后7个州依次是北威、下萨克森、梅前、萨安、汉堡、巴符和石荷,转型率均超过1/3。 2006-2007年冬季学期,全德高校已根据二级学制新设5188门课程,其中学士课程3 075门,硕士课程2113门,共占德国大学11492门总课程量的45%。其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课程和全新开设的课程约各占一半。这些新课程中,由综合性大学、应用技术大学以及音乐和艺术类高校开设的分别占59%、40%和15,在三类高校各自开设的总课程中分别占31.2%、56.6%和7.4%。 2006-2007年夏季学期,德国除巴伐利亚州(2008-2009学年才开始融入博洛尼亚进程)的高校以外的338所高校开设本、硕二级课程达5660门,占德国大学总课程量的百分比提高到48%。德国传统的法律和医学专业的学制转轨尚待时日。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技术大学开设的3076门课程中已有2271门实现了学制转轨,转轨率达74%。 ......... (文见《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