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热议“别过分依赖大学排名”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0-11-3 8:59:00 人气:
[美]阿伊莎?拉比/文 丁江伟/编译全球大学排名不仅左右着考生和家长的择校,还在客观上造成了相关研究机构的竞争,甚至对政府的教育政策带来重要影响。近年来,这一排名在影响力日益上升的同时,其客观性和评价标准也备受争议。 2010年10月7日,由“国际学术排名与卓越协会”主办、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五次“国际学术排名与卓越协会”大会在德国柏林召开。“国际学术排名与卓越协会”是一个致力于高校排名及其办学质量研究的国际组织,美国《高等教育编年史》从柏林跟踪报道了这一会议。 德国教育部大学理事会会长彼得·格雷斯勒(Peter Greisler)在当天的开幕上致辞:“当前德国教育界对大学排名存在着各种不同意见”,并强调“排名只有在其衡量标准简单明确且能得到有效验证时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全世界的大学都仅仅关注排名的话,就可能误入歧途,尤其是一些条件有限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有限的能力难以承担建设一所全球顶尖大学的重任。 在这场有关大学排名的会议上,与会代表大多在阐述各自不同的尝试和对排名的理解。大学排名重要,还是基准测试重要,这一争论成为了会议关注的焦点。 来自世界银行的高等教育主管贾米勒·萨米(Jamil Salmi)发表演讲《如果排名是弊病所在的话,那么基准测试就是解决之道吗?》,认为大学排名仅仅是当前评估机构不断推出的成果之一,考生、家长和雇主都在寻求有关高校的更全面的信息。“大学排名可能是所有信息渠道中最显而易见的,最容易理解的”,但排名并非是最可靠的。萨米也倾向于使用基准测试,因为它可以“充分比较不同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相比于大学排名,它更加全面。他认为:“大学排名不能反映一种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状况,例如入学和教育质量问题”。以芬兰为例,他指出“芬兰可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进入世界排名前百,但却有一套完整高效的高教体系”。如果全世界的大学都仅仅关注排名的话,就可能误入歧途,尤其是一些条件有限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有限的能力难以承担建设一所全球顶尖大学的重任。 鲁米娜教育基金会主席杰米·迈瑞索迪斯(Jamie P. Merisotis)作为观察员也列席了会议。2004年,迈瑞索迪斯先生参与了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的建立,当时他还是高等教育研究会的主席,同时也是该机构的创立者。过去,他总是对大学排名持怀疑态度,但如今却认为:“类似会议的召开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同排名的制定者、消费者、分析家和批评人士可以相聚一堂,进行良好的沟通”。尽管鲁米娜教育基金会更多是关注入学和教育质量问题,与大学排名牵扯不大,但迈瑞索迪斯认为:“鲁米娜基金会对那些因为大学排名而受到潜在消极影响的群体将给予更多关注,这部分群体主要是指出生在美国、收入较低的有色人种”,“我们还会关注大学排名的分类方法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引导了考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位来自马来西亚国家评审委员会的女代表针对一些对发展中国家大学排名情况的批评,纠正指出“在马来西亚,我们并不称之为排名试验”,她坚定地指出,马来西亚所进行的是一种基准测试,这样是为了制定更加客观的机构排名标准。 现有的高校排名文献大多涉及北美和欧洲地区,但不可忽视的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评估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会围绕全球不同地区对高校排名的各种评估体系和方法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全球各地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排名实践,已经对大学排名的科学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加拿大多伦多教育研究所所长阿历克斯·厄舍在其《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排名》的演讲中指出,现有的高校排名文献大多涉及北美和欧洲地区,但不可忽视的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评估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尝试有力推动了高校排名制定标准的创新。厄舍指出,任何一种高校排名系统都必须建立在一套具有恰当评估标准的前提之上,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教育质量的高低。但他同时也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缺少足够的资料来充实其评估体系。有关资料的缺乏要求他们不断创新,引入诸如经过认证的信息或者文献计量学来加以替代。他指出,认证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制定高校排名的主要渠道,起到了“将定量资料转变成定性资料”的作用。 在作关于尼日利亚高校排名用途的演讲中,尼日利亚全国大学委员会前秘书长彼得·奥克布克拉(Peter Okebukola)认为,尼日利亚早在2001年开始制定全国大学排名时就引入了认证资料。该国在评估排名过程中,还注重借鉴了一些国际知名大学排名的评估指标,尼日利亚的成功经验在于所有的指标在运用前都做到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协商一致。尼日利亚还积极参与了一项非洲联盟领导的高校质量排名工程,将自身的经验分享给他国。 来自国际教育研究会的拉伊卡·班达里(Rajika Bhandari)和来自黎巴嫩教育研究协会的阿德南·阿明(Adnan El-Amine)则介绍了他们正在从事的一项地区试点项目,即在整个中东地区开发一项高等科研机构的分级系统。该系统将被用于向考生提供该地区关于高校的综合性信息,提供更有效的基准测试,其内容不仅涵盖整个中东地区,还能与地区外的高校进行充分比较,对不同高校的学位认可和学术流动性作更好的评估。该试点项目将根据11项指标对高校进行分级,这些指标包括教学水平、学生反馈、学校概况、科研领域及地区或国际交流等。尽管这次试验的目的并非建立一种排名体系,但演讲者认为,试验的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于大学排名指标的建立和完善。 (文见《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月28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