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美国两种“另类”大学给中国的启示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日期:2011-7-5 10:43:00 人气:

●很多经济有困难的学生选择前两年在社区大学上课然后再转到更好的大学拿到本科学位,这实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教学是博雅学院教授的最主要任务,科研活动一般不多,教授也不怎么写、发表论文。教授能够专注于教学,教学质量也就水涨船高,学生也就深受用人单位和研究生院的喜爱。

提到美国大学,读者熟悉的大概是哈佛、耶鲁或者麻省理工等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无论对美国还是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美国还有其他类型的大学,其中的两种颇为“另类”,国内对它们的介绍也较少。但是它们同样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研究型大学还重要,也有很多中国可以学习的地方。
第一种是社区大学,几乎每个大点的城市都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叫它们大学有些人可能有点意见,因为这些学校大部分根本就不授予本科学位,学生在那里拿到专科学位的比例也不高,非常多的学生在那上学是不会拿到任何学位的。

有人可能要说,这么说社区学校也太“野鸡”了,说它们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实在是言过其实了吧?其实不然,社区大学一大职能是短期的职业培训,它们紧跟社会职业市场动向,什么工作需求比较大就开那方面的课,学生来上课的目的也就是要“短平快”地掌握此类工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尽快找到工作,学位实在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因为如此,此类培训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是基本不教基本理论,一上来就是实打实的实际操作、应用,一般短短几个月就可以出师上岗。

不少在美国的华人认为,中国在人才方面落后美国的地方更多并不表现在缺乏尖端的科技人才、而是表现在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而社区大学就是美国的技术工人的第一大来源。

那么到底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呢?首先中国类似学校的数量实在太少,就算有,在课程设置方面恐怕很多也过于重视理论而缺乏实际应用,因此造成技术人员培养速度太慢效率不高。因此增加学校数量更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大概是当务之急。

社区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费远比普通四年制大学便宜,还有上课时间也非常灵活,既有正常工作时间,也有大量的晚上、周末,近些年很多还可在网上授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多有工作的学生也可以去上课接受教育学习新技能。

由于学费低廉,社区大学也更适合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而且还不耽误学生拿个更好大学的学位。美国转校非常普遍,转校时可以转学分,在社区大学修的课程大部分情况下四年制大学会承认。因此很多经济有困难的学生选择前两年在社区大学上课然后再转到更好的大学拿到本科学位。这实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可以学习改进的地方。

另一种大学在中国上镜更少,这种大学的英文名叫“Liberal arts colleges”,其中文名现在还是莫衷一是,大概是因为中国实在缺乏对应的学校。有人翻译为“文学院”或者“文理学院”,这两个名字无论就字面还是就含义都和实际相差甚远,有人甚至认为是翻译者把“liberal”(自由的)误认为是“literal”(字面的)甚至“literary”(文学的)造成的。有一种翻译叫“博雅学院”,在港台地区比较流行;中山大学有一个博雅学院其英文名也是“Liberal arts college”多少算是有点“权威性”。因此笔者也决定使用这个名词。

除非是关心美国高等教育的,就算最著名的博雅学院大部分国人也应该不熟悉,但是在美国这些学校却大名鼎鼎,最好的博雅学院不论是名望、入学标准还是学生出路都不亚于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很多时候甚至更强。比如有统计,按学生比例算,诺贝尔奖获得者本科的母校更可能是博雅学院而不是研究型大学。

这是为什么呢?先说这些学校的特点:它们一般规模比较小、师生比例高,每班学生少,经常十多人最多不过50人左右。学校一般注重学生知识全面发展,提供机会也鼓励学生修学和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因此倒也对得起一个“博”字)。教学是博雅学院教授的最主要任务,科研活动一般不多,教授也不怎么写、发表论文。由于教授能够专注于教学,来这种学校就职的人一般也对教学充满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学质量也就水涨船高,学生也就深受用人单位和研究生院的喜爱。因此,虽然博雅学院一般学费昂贵(通常比同等级别研究性大学贵),但美国人认为物有所值,博雅学院也就经久不衰。

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现在国内大学,无论大小、规模、性质都几乎强调科学研究、强调发表论文,这样一窝蜂一起上实在不是一个好现象。

相信中国也有很多热爱教学但对科研相对不热心的教授,应该有和博雅学院类似的学校让他们发挥特长,就美国的经验看对社会的贡献不见得比让他们奔波于研究小。也有些教授视教学为畏途、更喜欢更擅长于做研究,可以考虑让这些教授更专注于做研究、减少教学任务。实际上,虽然美国有不少科研教学双丰收的教授,很多研究性大学的教授也是不喜欢教学的,而学校的做法也一般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以“科研换教学”让他们做更多的研究减少教学数量。

总之一句话,人的能力、长处各有区别,教授也一样,能够各尽所长才是更合理的分配。

(文见《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6月17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