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东京大学:不在“大楼”在“大师”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参考消息 日期:2012-1-9 10:19:00 人气:

10月6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了2011-2012年度世界大学排名。在亚洲地区,东京大学以全球第30位的名次,超越了已经“亚洲两连冠”的香港大学,重新成为“亚洲第一学府”。

无论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还是其他大学评价机构,虽然衡量标准的细则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无外乎围绕着三个大方面来进行评价:硬件设施、师资生源、学术实力。在这些方面,东京大学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虽然近年来东京大学一直在新建和翻修校舍,并建成了福武会馆等造型颇为前卫的教学楼。但和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甚至中国内地一些大学相比,东京大学在硬件设施上都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作为日本高校的翘楚,东京大学虽然可以轻易获取全日本最好的师资力星和生源,但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近年来日本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和同样聚集了最优秀学生的首尔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清华和北大相比,东京大学在师资和生源上也很难说有什么优势。

也就是说,唯一能让东京大学在众多亚洲顶级高校中脱颖而出的,就是它的学术能力。事实上,《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编辑已经发表过声明,表示“因为调整了论文影响力的计算方式,所以香港大学等亚洲学校的名次有所下降”。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东京大学强劲的学术能力呢?

重视“教养教育”

东京大学由于校区的不同,教育内容和研究内容也不同。根据教育内容来看,主要分为实彪“教养”课程的目黑区驹场校区、实施专业教育的文京区本乡校区、只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千叶县柏校区。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则位于港区白金台。根据研究内容,则有研究传统学术领域的本乡校区、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驹场校区、进行新学术领域研究的柏校区。这种校区分立体制,对于往往根据院系区分校区的其他大学是很少见的。现在这种在入学初期设立教养课程的大学在日本国内也并不多。

东京大学是现在还采取学院制的大学,各校区实际可以称为驹场学院、本乡学院和柏学院。每个学院的自主权非常大,授课时间都不一样。但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自由度是非常大的,什么学院的课都可以随便选。

如上所述,重视教养教育是东京大学教育的最大特征。教养教育是作为教养学部前期课程授课的,但是东京大学的所有专业、研究生专业和研究所的老师都参加授课。在文部科学省主办的每个大学只能应征一项的 “特包大学支援项目”中,东京大学以 “推进教养教育与研究生院尖端研究的创造性合作”项目应征,可以看出东京大学极为重视教养教育。

教养教育分前期课程和后期课程,基本包括了文科和理科的各种专业。前期课程涵盖各国语言、法律和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等。后期课程则在前期课程基础上加以细化。教养课程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

现在,东京大学还希望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正在校长直辖的国际合作本部领导下,推进国际化计划。

倡导“教授治校”

和其他优秀的亚洲高校相比,东京大学在治学理念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中第一个,是将“教授治校”放在学校管理的核心位置。

这可以说是东京大学各院系保持高度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项根本保障。

除了管理奖学金、支援留学生等服务性部门,东京大学的各个院系几乎都没有专门的行政人员。每个院系的管理者,就是它们自己的教授和老师,甚至连学籍管理、网络维护这些杂事都是由教师们亲力亲为。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每个院系甚至每个老师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的每一个行政措施,都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东京大学的学术自由得到了充分发挥。

和中国大学的研究生院一样,日本高校的硕士、博士教学也普遍采用导师负责制。但在东京大学,每个院系,甚至每个老师都可以决定自己研究室的组织结构。比如,在某文科研究生院中,研究文化史的老师对“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非常看重,而研究互联网文化的导师却采用开放式论坛,每一个研究室的气氛都是独一无二的。

东京大学学校、院系的每一个举措,都是在充分考虑了自身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实施的,甚至就连自己的上课时间都和别的院系不一样。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寻找自己的导师或留学生支援中心解决,绝不会遇到“踢皮球”之类的现象。

而且,从提供教育服务的观点出发,东京大学在校园内设立了餐馆、便利店等。本乡校区修建了星巴克、赛百味、Lowson等店铺。医学部研究楼还修建了意大利餐馆。为了加强信息的发布,还设立了由学生管理的网站。

走进东京大学校内的超市,会发现这里有着和普通超市完全不同的货架排列:笔记本电脑和各种专业仪器就像一盒盒饼干一样整齐码放在一起,文具柜的旁边还挂着一排一般超市很少见的白大褂。

此外,在东京大学的主校区里,食堂和快餐店多达21家,无论身处校园哪个角落,都能很快找到吃饭的地方。

和日本很多大学一样,东京大学的后勤是交给“东京大学消费生活协同组合”(简称“生协”)的企业组织经营的。校方对“生协”的要求是:既不许赔钱,也不许赚钱。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学校的后勤将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降低成本、提供更多便利措施等方面。如今,东京大学内部的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学生可以放心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课业和专业研究上。

推出“信息学环”

相比其他高校,东京大学的必修课是比较少的,而另一方面,东京大学的选修课却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如此,无论年级、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课程,只要时间允许,选什么课都可以。物理系的学生可以选修世界史,教育学的学生可以选修计算机 文科生和工科生,大一新生和博士生出现在同一间教室,在东京大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学生们的专业角度和深度五花八门,经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所以东京大学的每一场课堂讨论都非常值得期待。

这种扁平化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东京大学的另一个特点。而这正是得益于东京大学近年来教学思维的改变。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有一个词被越来越高频度地在教育界提及:“复合型人才”。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各学术领域的互相渗透与交融已经成为每个专业发展的必然趋一势。因为提倡“教授治校”,一线教师就是管理者,东京大学在学术发展趋势方面的嗅觉非常敏锐,并立即着手进行教学改革。2000年,东京大学将一些看似联系不大的几个专业,如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信息工程、统计学、环境学等统合为“信息学环”,并设置“学际信息学府”。这一打破常规的举措,在当时引起了日本学界广泛的争论。

十年后的今天,“信息学环”的特殊能力开始充分显现出来: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理科教授,在进行国际互联网政策等社会学研究时,会以网络构造等技术手段为理论基础,提出“IP 地址即国家资源”的观点。国际政治学出身的教授在研究地域文化交流时,电会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和传统文化专家完全不同的解读。

与此同时,东京大学还鼓励教授积极参与媒体、企业和政党活动,而不是泡在研究室和图书馆里。东京大学的教授几乎没有不在社会团体中任职的。所以和日本其他高校相比,东京大学的老师往往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他们很清楚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并且将实现这些需求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部分,写入论文、带入课堂。

模糊年级和专业的界限,并促进产学结合。不仅如此,东京大学还在新的办学理念中明确加入了“本校立志于超越国籍界限、谋求全人类福祉”,“致力于服务社会而不是政府”,“为创造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安全环境而努力”等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地将学校的发展着眼于更加广阔的未来。

(文见《参考消息》2011年11月28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