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5-6-15 10:53:00 人气:

李振村

关于教师的发展,我想一起跟大家做这样六个追问,提出六个问题。

追问一: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7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所有成为“家”的人物,不管是在哪个领域,他无一例外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因此,各位老师,你一定要追问一下,你的教学个性和特色在究竟哪里?

我感觉很多老师心里不清楚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我们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说几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我们身边的韩兴娥,在全国小语界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为什么?因为她就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她十几年如一日做了一件事,就是改变语文课程结构,拓展阅读面,进行海量阅读,她成功了。另一个例子也是我们身边的,淄博的常丽华,她十几年如一日开展童书阅读,围绕这个主题,每年一个项目,每年一个侧重点,每年结集一本书。例如,有一年她做的项目是“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她把一年24节气和与24节气相关的诗词都集中起来,每一个节气到来的时候,跟孩子们一起学习跟这个节气相关的诗词,这样让孩子们伴随着大自然的节律学习诗文,非常有创意,非常有特色。第二年再选个角度,但童书阅读的总目标是不变的。我们编辑部朱文君,她上课很好,演讲也好,文笔也好,她调到我们编辑部后:,后来在一次会议上上了一节文言课,我感觉很有特色,就建议她:以后你别的课就不要研究了,就研究这个小古文的教学,研究小古文的课程建设。几年以后,你就是全国小古文教学领域独一无二的专家。她就是这样做的,现在6年过去了,她的小古文教学、小古文课程、小古文的教法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非常完整的系列,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来报名参加这个项目。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可以成就伟大。

我想各位老师一定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禀赋和特色的小的切入口,展开研究,这样你才能走得久远,走得深入,因为事物总是越具体越深入。

追问二:我如何从教学的个性和特色出发,寻找到专业发展的宽广路径?

听过一位老师讲“统合语文”,这个概念很好,但是“统合语文”具体是在做什么,“统合语文”的个性和特色是什么,没有充分展示出来。不是光有一个概念就可以的。就像我们讲的大课程意识一样,我们讲每一节课,都是给孩子开一个窗口,让他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对接文化、科学的大世界。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寻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然后拓展延伸开去,寻找自己发展的宽广路径。

追问三: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

很多老师提到校长让大家写书,如果大家把写书看做校长安排的一个任务,那是很烦的,每天教学这么忙,还要写书,多烦人啊!如此一来,写作就不是你情感的需要,不是你表达的需要,而是一种额外附加的任务,那你怎么能写得好?

所以我们现在要追问: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我坦率的说,到现在大多数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写作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很多老师还认为是一种负担,还没有感受到教育写作的快乐,没有感受到通过写作带来的思维品质的提升。

高峰校长调到北京玉泉小学以后开了一个博客,我经常拜读,我就在想:高校长进入北京,的的确确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这个成长阶段非常生动鲜明地体现在他的博客中:他结合北京玉泉学校的情况,结合他的阅读和思考,每天一个小题目,每个小题目有个小案例,每个小案例有个小感悟,一针见血,一剑封喉,创意无限。高校长不是对空冥想,不是愁眉不展,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不是有人逼着他写,是他自己有了真切的强烈的要对北京玉泉学校老师和孩子说的话,有些话不便于在大会上讲,怎么办?他就用博客来说。这种写作,发自他情感深处的需要,是他思考的结果,可以有效地推动他不断刷新对教育的认识。

李希贵校长为什么能成为教育家,也跟他的善于写作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他的教育专业写作,就没有他的今天。李老师到现在都保持着这个习惯,他的口袋里总是放着小硬卡片,这是我从十几年前认识他就这样的,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大家都谈得兴高采烈,有的人只关注酒,有的人只关注菜,他关注的是大家随意交谈中零星闪光的智慧语言,如果他感觉谁讲的话有启发,他立马掏出硬卡片,悄悄记下来,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干什么呢,记录我们的不法言行?后来,他说你们说醉话也有很多闪光语言,我要记下来。回到家以后,他的书房里,各种卡片分门别类,逐一整理,从中吸纳智慧。他每做一个阶段都要写一本书,他绝对不是为了写书而写书,也不是为了约稿而写,他必须有了思考,有了丰富的实践,如此一来,教育写作对他就是一个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对他的成长促进作用太大了。

事实上,每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很多无穷尽的故事,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就有故事。你不写,就成为过眼烟云,流失了,多可惜啊!你不写,干几十年和干几年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写下来,就成了你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块砖头,无数块的砖头叠加起来,就把你推向一个高峰。

当然这个教育写作一定不能带有太多的功利,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去做一件事情,是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李希贵老师在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他经常拒绝很多出版社和报刊的约稿,他认为不成熟的东西绝对不会往外拿。
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我建议各位老师建个博客,把它当成是你们教育专业写作的平台,把每周每天发生在你课堂里,发生在你学生身上的,你的观察,你的思考,随时随地写下来,如此一来就有学生、家长关注你,他们的关注和跟帖,就给你一种无形的驱动力和压力,推动着你往前走。

追问四:专业阅读对我的成长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可以这样问:这一年,究竟有哪本书对我有很强烈的震撼?我感觉有些老师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忙忙碌碌,十分辛苦,无暇读书。

其实,时间是有弹性的。李希贵校长原先在潍坊市做教育局长,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地级市,千头万绪,那种繁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依然看了那么多的书。有一次他的下属问他究竟什么时间看书?他举例说,我出差从潍坊到青岛,在路上,一本书可以看个四分之一,到了机场安检等一个小时又看了四分之一,到了出差地,从机场到旅馆又看了四分之一……一本书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看完。

有一年我请窦桂梅去新疆讲课,她是晚上的飞机,我跟教育局长在机场等,飞机到了,很多人下来,有的在低头赶路,有的左顾右盼,只有一个人一边走一边专注地看书,这个人就是窦桂梅。我说你怎么走路还看书。她说在飞机上没看完,爱不释手,就边走边看了。这就是窦桂梅和我们的差异,这也是她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所以说每个人要想拓开视野,就必须坚持一个月读上一本书,读两本更好。当然,读书不一定要读那种枯燥的,不愿意读的可以放一边,找喜欢读的就是,也不必一定都要读专业的书,其他方面的书都可以读,读书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你只要在不断阅读,就意味着在不断吸纳』口果你一年读10本书,五年50本书,然后你一开口,就跟别人不一样;听讲座,你一听就觉得怎么这么浅。其实读书,不一定要做笔记,要摘抄名人名言,只要你在读,只要你坚持读,你就不知不觉地在吸纳,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发育都是不知不觉的。我们编辑部有个小朱,年轻人,很渴望进步,我建议她,你只要能够坚持三年读100本书,你就有了跟任何教育专家对话的资格。当然,这也是对我的自勉,因为目前我也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和大家一样要努力,再努力。

追问五:我是不是真的找到了专业偶像,从他的身上究竟吸取和借鉴了哪些元素?

我感觉人是应当有偶像的。任何人在他的专业发展道路上都应该有专业偶像,从他身上接受启迪,接受影响。李希贵,现在是很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有偶像,例如他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的偶像,就是上海建平中学的冯恩洪。高校长偶像就是他的老师李希贵。李虹霞的偶像肯定是她的师傅于永正。
但是,对于偶像不能仅仅崇拜,要研究他、琢磨他,要吃透他。你的师父是于永正,你对他究竟有多少研究,你现在能不能讲出几个十几个师傅的教学案例?能不能立马说出他的教学艺术和特色?只有热爱和崇拜不行,还要研究偶像的言行,研究偶像的教学实践,才能进步得快。

追问六:我是否真的有自信,是否真的想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家?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是我自己的梦想在推动着我在做这一切,还是被校长逼着在做?我感觉有一些老师可能是被校长逼着在做,而不是发自内心有这样的梦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自发主动的成长才能持久,才能走得久远。

高校长刚做校长的时候,我跟他交谈,在一个很嘈杂的小酒店,他请我喝酒,我觉得他很有想法,很有激情,我说你一定沿着教育家这条路走,一定要打造最有特色的学校。可是第二天,我到他的学校一看,心里凉了半截,整个校园破破烂烂,尘土飞扬。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高校长终于成了公认的教育专家。高校长达到今天的高度,有外力推动,但最主要还是他自己的梦想在驱动他,是他自己想做事,有想法。现在,高校长也年过半百了,衣食无忧,也有了知名度,但依然每天坚持读书,写作,思考,为什么?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他,鼓舞着他,吸引着他,让他不由自主地往前走。

一个人有没有想法,太重要了!于永正,贾志敏,窦桂梅,王崧州,薛法根,管建刚……多少名师,都是在梦想的驱动下走向远方。于老师七十岁了,依然在读书、写作,在全国各地奔走讲课,为什么?因为心中有梦想在,有追求在。

所以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问自己一个问题,究竟是校长逼着你前进,还是你自己的梦想在推动着你。如果真的是校长在逼着你,我觉得你就抓紧时间退出来。但是如果自己有想法,不甘于庸庸碌碌的这样度过一生,就要从今天开始,从六个追问开始,开始卓越教师的成长之旅。

(来源:新浪博客)

(文见《教育旬刊》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