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日期:2010-9-8 16:01:00 人气:

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丁笑炯

摘 要: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深入了解留学生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能够吸引留学生的政策与制度。上海是我国留学生集聚程度最高的省市之一,因此上海高校留学生的数据对了解来华留学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上海四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政府和高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多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留学生的需要,造成留学生对来华留学教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政策

中图分类号:G465;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0)06—0038—06

学生的国际流动古已有之。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留学生人数持续上升,并在世纪之交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出版的年度报告《全球教育概要》(Global Education Digest)显示,全球留学生总量从2000年的189.09万人迅速上升至2006年的275.44万人,年增长率为7.61%。

与其他国家一样,近些年来,我国的来华留学生人数高速递增。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3—2007年间,来华留学生数从7.77万人上升至19.55万人。但若对这些数字作进一步的分析,就会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是学习期限超过一年(包括一年)的留学生,我国则以“人次”为计量单位,其中包含了大量来华学习几个月甚或几天的学生。若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标准,2007年来华留学生仅42138人,占我国高校学生总数的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将实施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腾飞和软实力的增强,中国对留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如今留学生教育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可以享有或保持领先地位。我国要扩大留学生规模,就必须深入了解留学生的想法,在符合我国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制定能够吸引他们的政策与制度,使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设计

除北京之外,上海是来华留学生最为集中的地区。1996年,上海高校留学生人数仅3810人,到 2008年,留学生人数猛增至36723人,占上海高校在校生的7.3%。以上海为个案开展留学生调查,了解他们在上海留学的经历与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来华留学生的动态与想法,为我国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基础。为此,笔者于2009年9月,选择上海四所留学生数量较多的高校,发放了1000份中、英双语的《上海高校留学生问卷》,至2010年3月,回收有效问卷共457份。

回答问卷的留学生来自55个国家,其中亚洲国家占76.7%,欧洲国家占9.8%,非洲和北美洲国家各占5.8%和5.6%,南美洲和大洋洲国家各占1.6%和0.7%。留学生年龄集中在18—25岁的占 70.4%,26—30岁的占15.4%,31—39岁的占 9,0%,39岁以上及不满18岁的各占4.6%和0. 7%。留学生修读的专业涉及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为便于分析,笔者将这些专业分为三大类,即语言类文科专业、非语言类文科专业、理工科与医学。修读这三类专业的留学生分别占37.5%、30.9%和31.6%。按学习层次分,非学历生占38.9%,本科生与研究生分别占49.1%和 12.0%。

调查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留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国籍和所学专业等;第二部分调查他们在上海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如来上海留学的原因,对学校服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对在上海留学的满意度;第三部分由三个开放式问题组成,征询其留学上海的最佳和最糟糕体验,及对留学生教育的建议,此部分共收到210名留学生的答复。

二、研究内容

1.留学生希望用什么语言学习

长久以来,英语国家在留学生教育市场上优势明显,留学生要么在这些国家遇到相对较小的语言障碍,要么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以利于未来就业。而一些非英语国家则通过提供用英语授课的课程来吸引留学生。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是法国和德国。法国目前完全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多达424种,专业涉及工商管理、旅游、农业、环境科学、数学、工程技术、法律、经济学、文学、建筑、艺术和设计等,并可颁发从学士到博士学位。在德国,用英语授课的课程超过300门。日本也有50多所研究生院,可以开展全英语教学。有研究发现,留学生认为非英语国家的教师,其英语水平甚至优于英国的高校教师。

我国用英语授课的课程相当有限。不少学者指出,汉语目前在世界上仍属“弱势语言”,用汉语授课使得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他们建议我国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努力开发英语授课的课程,特别是在理工科和医学等专业词汇量较大的领域。那么,留学生对此有何看法?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留学生中,用汉语和英语学习的分别占84.8%和11.0%,另有4.2%的留学生用其他语种学习。只有10.9%的留学生认为用目前的教学语言学习很容易或者容易,感到很困难或者困难的有40.7%。其中,用汉语学习的留学生确实比其他留学生遇到了更多的障碍,两者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见表1)。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感到用汉语学习困难最大的,不是理工科和医学专业的留学生,而是修读语言类文科专业的留学生,因为这类专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最高。事实上,认为用汉语学习很容易或者容易的留学生中,理工科和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比例最高,占60.9%(见表2)。

此外,尽管不少留学生在用汉语学习时遇到阻得,但高达70.6%的留学生希望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就理工科和医学专业而言,虽有44.1%的留学生希望用英语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该专业的留学生中,用英语学习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专业 (p<0.05),且另有46.2%的该专业留学生希望以汉语为教学语言,72.5%的该专业留学生希望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

为什么绝大多数留学生希望用汉语学习呢?这与他们的留学目的紧密相关。对85.4%的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是其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一个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因素。与其他国家相比,语言学习对来华留学生的重要性明显偏高。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报告显示,70%的留学生认为,提高德语水平对其选择到德国留学有重要影响。英国国际教育协会的调查表明,51%的留学生为了学习英式英语而留学英国。日本的调查则发现,45%的留学生因为想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而选择到日本留学。这些都远远低于上海的相应比例。在开放式问题中,留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汉语,能够用汉语与他人交流,是他们留学上海的最佳体验。

不过,留学生指出,目前学校提供的汉语培训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29.9%的留学生对自己在汉语上的进步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只有32.9%。另外,61.7%的留学生非常希望或希望自己在开展专业学习之前,能用更多的时间学习汉语,认为自己在开展专业学习之前,不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汉语的仅9.4%。

笔者无意否认用英语授课的长处,特别是对来上海学习一、两个学期的交换生来说,很难要求他们在汉语水平达标之后,再接受专业教育。笔者只想指出,当我们为降低学生的留学成本而减缩其学习汉语的时间,为吸引留学生而呼吁建设英语授课的课程时,我们也许忽略了留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2.留学生学习是否努力

为了解留学生教育的现状,笔者除了在上海的 4所高校发放问卷之外,还在上海的另外?所高校,对留学生、相关教师和行政人员做了67次访谈。几乎所有的教师和行政人员都异口同声地说,目前的来华留学生大多质量不高,相当比例的留学生学习懒散。然而,问卷数据显示,留学生并不赞同这种看法,56.4%的留学生说自己从不无故缺课,63.3%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全力以赴地学习。承认自己曾经无故缺课的留学生仅占10.6%,承认自己没有全力以赴学习的留学生不足5%。在开放式问题中,许多留学生坦言,他们在上海最糟糕的体验,是教师对他们存有偏见。他们写道:“老师常常觉得留学生不如中国学生聪明”,“觉得我们是在自己国家无法考入大学才来中国留学的”,“其实我们大多数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他们留学他国,思念家乡,又要克服语言障碍,非常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然而,“教师对留学生的生活压力并不了解”,使得一些留学生非常沮丧,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所以,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留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求教于同学,样本数占61.2%,43.7%留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向教师求助(见表3)。

与教师对留学生质量不高的看法相一致,访谈中,所有的受访教师都认为,应该降低对留学生的学业要求,以便他们顺利毕业。然而问卷数据表明,教师的这一提法遭到了39.1%的留学生反对,支持此提法的留学生只有25.4%,另有35.5%的留学生未明确表态。

对于部分留学生出勤率较低的情况,许多留学生指出,呆板的授课方式迫使他们远离课堂。事实上,满堂灌、照本宣科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他们留学上海的另一个糟糕的体验。他们写道:“教育体系非常可怕,它不教你独立思考,我们总是重复教师的话,这不会促进学习”;“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很少有互动和课堂参与”;“我希望一些老师不要再照本宣科,不然,我就没必要来上课了,我们回家自己也能读书”。他们希望教师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另外,内容陈旧的教科书和满口方言的教师,也大大降低了课堂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在问卷中,笔者请留学生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跨文化知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和学业进展监控6个方面,对教学质量做一评价。结果显示,81.8%的留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好或非常好,但在其余5个方面,该比例均未超过70% (见表4)。

据问卷数据统计,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或满意的留学生只有32.3%,25%的留学生对教学质量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另有42.8%的留学生认为教学质量一般。在其他国家,留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要高得多。2004年和2006年,英国分别对大学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做了调查,发现留学生对课程质量的满意度几近90%。澳大利亚 2008年的调查显示,留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为 81%。可见,我国在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上,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展开。

3.学校行政与服务是否有效

简洁、有效、热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可以及时为留学生提供所需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令留学生活更为舒畅。研究显示,留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信息充足、准确、即时、清晰的国家,行政人员的优质工作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成正相关,并可帮助留学生顺利渡过最初的过渡期。问卷从入学前的联系(如电话咨询)、入学时的会面(如接机与新生注册)、入学教育、起始阶段的帮助(如住宿安排与选课)、学期中的联系和学校网站信息6个方面,了解留学生对学校行政与服务的看法,发现对这些工作给予好评的留学生比例均未超过50%(见表4)。其中得分最低的是网站信息,留学生批评学校网页(特别是英语网页)内容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今天的留学生生活于网络时代,研究指出,绝大多数留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留学信息。如何加强网站建设,让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大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网站信息外,留学生意见最大的是学校信息不透明。他们说自己常常无法得到所需的信息,例如考试日期和地点、课程安排和学业要求。而且,学校的各项安排常会临时变化,却没有及时告知留学生,使留学生无法提前做好安排。

在很多高校,留学生事务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如留学生办公室、新生办公室、后勤部门、教务部门和专业院系。不少留学生批评说,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行政人员给出的答复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推诿责任,令留学生疲于奔命。还有一些留学生批评行政人员冷漠、不友好,很少采纳留学生提出的意见。他们写道:“学校管理层与学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行政部门“似乎一点也没兴趣与留学生合作”,学生遇到困难时“通常无法找到有关负责人,就算去了有关的办公室也未必有用”,“一些本应非常简单的事,做起来却非常复杂、混乱、耗时”。
据问卷数据统计,留学生认为学校行政与服务、好或非常好的占46.1%,认为行政与服务糟糕或非常糟糕的11.1%。对“学校行政管理简明有效”

这一说法表示同意或完全同意的占33.9%,18.2%表示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而在英国,对留学生办公室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学生比例高达86%, 80%的留学生对学校给予的支持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与此相关的是,当留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们多半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向同学和朋友甚至家人求助,只有17.8%的留学生会向有关行政部门求助(见表6)。留学生们建议学校行政部门定期与留学生会面,倾听他们的意见,并设立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方便学生查询。

4.有多少留学生在打工

留学生在学期间打工是一个让管理者颇为头痛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明令禁止留学生非法就业,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允许留学生勤工助学。这种政策法律上的冲突使得人们在判定留学生是否可以打工的问题上大费脑筋。而且,很多教师认为,打工导致留学生出勤率较低。那么究竟有多少留学生在打工?他们花多少时间打工?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目前正在打工的留学生占16.3%,其中11.1%的留学生每周打工的时间少于20小时,3.1%的留学生每周打工20—40小时,每周打工40小时以上的为 2.1%。这一比例远低于其他留学生接收大国。在德国和英国,半数以上的留学生在学期间从事有偿工作,在日本,打工的留学生比例高达84%。

虽然上海留学生打工的比例并不算高,但在 83.7%的未打工留学生中,有50.5%希望自己能够打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补贴学习和生活开支,积累工作经验。此外,他们也希望在工作中练习中文,并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留学生之所以希望用打工所得补贴开支,是因为66.7%的学生主要依靠父母和亲友,维持其在华留学的开支。即使有31.5%的留学生获得了奖学金(见表7),但有时候奖学金额度不足以支付学习和生活所需。留学生之所以希望积累工作经验,是因为这是毕业后求职所需。而且,对一些留学生来说,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在论文写作中结合工作经验,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他们写道:“在大学学了很多东西,但没有去实践,很没有成就感”。

5.留学生对上海是否满意

尽管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对留学上海的总体评价不算太糟。 54.2%的留学生对所在学校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见表8)。

此外,52.6%的留学生愿意或非常愿意把上海作为留学目的地推荐给他人,表示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的仅8.?%。这是因为:首先,留学生在异国求学,得到的不仅是学业上的成长,还养成了独立生活能力,习得了一种新的语言和新的文化。这种个人成长,或多或少弥补了专业学习和行政管理上的不足。“学会独立”,“挑战自我”,“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是留学生最常用来描述自身最佳体验的词。其次,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留学生可以“体验都市生活”,“使用先进的交通系统及其他基础设施”,“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增强了上海对留学生的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72.2%的留学生在来上海之前,把上海作为首选的留学目的地,但来到上海之后,一些学生改变了意愿,愿意把上海推荐给他人的留学生比例降低到52.6%,这说明上海没有满足相当一部分留学生的期望。此外,与其他国家相比,留学生对上海的满意度并不高。例如在日本,84.4%的留学生对留学日本有好的印象,65.5%的留学生愿意推荐他人去日本留学。在澳大利亚,83%的留学生对留学澳大利亚感到满意,83%的留学生愿意把澳大利亚作为留学目的地推荐给亲友。在英国,89%的留学生对在英国留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三、研究结论

今天,人们一致承认留学生教育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和日本等留学生接收大国努力学习竞争对手的经验,调查研究留学生的需要和想法,站在留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政策走向。即便是以谋取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英国也已转变立场,因为它发现,过度强调经济收益破坏了英国教育在世界上良好形象。现在,它转而强调为留学生谋福利,花巨资开展多项研究,了解留学生所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高校提高留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改组学生会,赋予留学生应有的权利。事实上,有关留学生的调查如此繁多,以致出现了一家名为“国际毕业生见解小组”的留学生市场调查公司,目前已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南非、新加坡和欧洲的480所院校参与其调查。正是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得这些国家的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日渐显现。但是,要真正满足那些慕名而来的留学生的期望,就必须在学习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深入了解留学生的看法,以此作为设计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基础。问题是,目前我国政府和院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多从管理者的视角,以控制和预防各类突发事件为主要出发点,管理重点基本集中于住宿、医疗保险和打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留学生面对的真正困难与挑战。有时,政府和院校为了服务于留学生而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缺乏先期调研,这些本意良好的措施不一定符合留学生所需,如前文提及的开发英语授课的课程。此外,高校亟需对相关教师和行政人员开展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留学生的问题、看法和需要,同时改进留学生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

(文见《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