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当代教育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0-9-13 8:58:00 人气:

当代社会,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时至今日,教师节更多的可能是需要反思,重新思考教师应该在这个时代扮演怎样的角色、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建立、中国教育的目标究竟该指向何方……

●现代性的负面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离。社会整体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环境中,当人与人之间能够重新建立信任关系时,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找到答案了。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宾:章友德(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

龚丹韵:教师节临近。然而,有点类似前一段的“父母皆祸害”讨论小组,最近网上出现一个“老师都去死”小组,80、90后纷纷发帖诉说某些老师对他们的歧视,即使到成年也无法忘怀。更有意思的是,一些自称为老师的人也在网上成立了一个“讨厌学生”讨论小组,把平时忍着不骂学生的话都宣泄出来。这样的师生关系,您怎么看?

章友德:首先从老师的角度看,现在我们要求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责骂。但老师其实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发一些牢骚。归根结底,是时代的变迁,把老师从传统地位,拉回为一份普通职业,从而造成了落差。

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教师的公众形象特别高大,人类文明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得到传承。但是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普及的过程,也就是把文化传播者回归为一个普通人,和其他所有职业一样,只是谋生手段之一。所以在西方,现代教师的职业规范、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是通过法律来保障的,法律和行业道德,划定了老师的责任和权利。

而我们的情况比较复杂。现实中,老师不仅仅回归到常人地位,有时经济地位甚至还不如常人,可社会舆论却对老师要求特别高,要求这个行业的人,在各方面扮演超人、圣人,把这看作勇于付出、无私奉献的特殊职业,似乎选择它的人,都是怀抱着崇高情怀上岗的。现实并非如此。一些师范学校的人告诉我,许多贫困学生,为了享受免费的大学教育才选择就读师范,起初他们感到很开心,但毕业后只能当老师,令他们感到很痛苦。现实与舆论的落差,让教师群体产生了角色困惑。网络不过是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双方内心真实的想法罢了。

龚丹韵: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总是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这种歧视确实给一些学生留下了心理阴影。

章友德:学校只是社会的缩影。当社会整体的评价指标相当单一,只看成绩时,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同样单一。所以老师难免会把有限的关爱资源,放在少数人身上。不独教育如此,比如体育领域,大家也总是更加关注金牌运动员。我们的文化往往注重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更何况,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任何人被放在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和薪酬体制中,都难免有所偏向,做出类似选择。

再者,这一代的学生已经和过去不同。80、90后是在开放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对自尊的维护特别敏感。权利意识的觉醒,让他们明确意识到,自己应该享有公平、不受歧视的受教育权利,自然会对教师有种种批评和期望,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并不特别关注个体的心灵欲求,即使受老师的歧视,也不会意识到老师有错。比方说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对你从期望到失望,让你感到很难过,但这种心情,更多是针对自己没学好的难过。而不像今天,学生会认为错在老师不公,错在他们以成绩狗眼看人低。

所以,新一代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种特有的自我认同、维护自己权利的主张,前所未有地诞生了。我期望网上的帖子,能够触动教师,让他们意识到,给予学生平等的关爱,在今天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要。

龚丹韵:您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章友德:在社会转型期,新的问题难免层出不穷,令人产生种种困惑。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应该看到新一代人成长环境的不同,老师面对学生时,不能再恪守传统死板的师道尊严观,认为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一定要唯师命是从,双方其实各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多以平等的姿态来交流,效果会更好。尤其面对成绩差、调皮的学生,过去认为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但是今天可能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行。

社会只对教师有角色期待,缺乏角色支持。如果教师能够获得更体面尊严的生活,他们会主动认同和探索这个角色的价值意义。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很多教师只能把成绩作为第一考量,或者靠补课赚钱养家。

如果我们能从法律和行业的角度,而不是道德圣人的角度,来规范教师群体,可能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说到底,所有的职业都会产生良莠不齐的人,所有的职业都有行业规范、道德要求,以及价值追求。只不过有些行业不像教师那样,处在媒体曝光的风口浪尖罢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平等,不分三六九等,清洁工和教师,同样都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那个时候,社会或许没有特别神圣和特别低下的职业,真正有价值的是创造者本人,我们更多以个人的能力、法律的规范来评价人,职业名称不再具有特殊的附加意义,才是文明真正的进步。

龚丹韵:那么您觉得今天,教师节的意义是什么?

章友德:1985年第一次设立教师节时,中国高等教育重新起步不久,教师的经济、法律、社会地位都还有待承认。所以那个时候的教师节,有着那个时代特殊的价值,更多是一种鼓励。时至今日,教师节更多的可能是需要反思,重新思考教师应该在这个时代扮演怎样的角色、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建立、中国教育的目标究竟该指向何方……

与25年前相比,时代已经发生巨变。我们总说,现代性的负面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离。真正基于平等、尊重、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必然不同于传统时代,是一种上下等级森严的关系,而应该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社会整体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环境中,当人与人之间能够重新建立信任关系时,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找到答案了。

(文见《解放日报》2010年9月9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