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导向应体现在哪儿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9-14 9:23:00 人气:
“国培计划”导向应体现在哪儿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黄佑生 2010年“国培计划”中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在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施的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仔细思考和研究“国培计划”的导向作用所在以及如何发挥“国培计划”对本省教师培训的导向作用,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培计划”项目承担机构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培训重点的导向把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是“国培计划”的核心导向。以湖南省为例,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近69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基础教育的对象主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中西部各省的省情与湖南差不多,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转向农村骨干教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这个重点来规划和实施教师培训工作。 按需施训的导向坚持“国培计划”倡导的“按需施训”导向,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培训要引导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三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应对独生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网瘾学生增多而必须具有的教育能力。四是要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设计更有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深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真正做到“按需施训”,就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了解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研究满足培训需求的路径和方法。 培训内容的导向“国培计划”坚持以“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培训内容的导向。坚持这个导向,确定培训内容时要考虑:一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学科全覆盖,尤其是基于农村课程开设和农村教师专业实际,加强对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骨干教师的培训。二是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由首席专家主持培训课程设计、资源开发和培训教学,真正实现“专家设计培训、专家实施培训”。三是培训内容呈现形式要科学,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课程标准、课程知识、课程方法为核心内容,注重教师参与,要避免“专题讲座一讲到底”和“满堂灌”式的培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观摩教学、互动研讨、教学实践。四是整合资源,实现培训内容的优化。整合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统筹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引进部门资源(如消防、民政部门等)和社区资源,扩充教师培训资源的渠道。 培训管理的导向今年“国培计划”首次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组织和管理难度相对大一些。置换教师所在学校分散,如果采取纯粹的点对点置换的方法无疑将带来置换师范生的管理和安全难题,承担培训项目的高校也会因派出的指导教师太多而无法承担。要实施好这个新的项目,创新管理办法是关键。“两次置换、统筹调配和管理”的办法既是创造性地实施点对点置换管理方法的体现,又能有效地引导地方教育部门推动师资的均衡配置。第一次置换以县为单位,按照专业对应的原则,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通过置换,选派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研修,选派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校顶岗实习,实习集中安排在县城中小学。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中小学校选派优秀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考虑到目前各高校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在置换师范生的选择上坚持以承办项目高校师范生为主体、教育厅统筹各高校师范生资源进行集中调配的原则,确保置换师范生的数量和质量;在置换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上,由教育厅组织选派师范生的高校按比例抽调指导教师成立跨校的指导教师管理团队,向每个县市区派出至少一名驻点指导教师,负责该县来自不同高校的顶岗实习师范生的管理和指导。 评价和结果运用的导向目前,教师培训普遍存在“有培无评”、“培后不管”的问题。要以“国培计划”为导向,加强培训评价和结果运用,构建和完善教师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市州送培评价制度,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县市区送培评价制度,分别对市州、县市区的送培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表彰,确保送培率。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导向,制定评价标准,采取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情况、学员满意度等状况进行调查。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学员学习评价制度,制定并完善学员学籍登记、考勤、学习纪律制度;要建立培训跟踪评价制度,对培训对象培训结束后在本地、本校研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跟踪管理和指导,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部门要建立培训结果运用制度,建立培训档案,将学员的基本情况、入学情况、学习内容、学习表现、成绩考核等内容记入档案,并录入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送培学校三方信息共享,把教师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资格获取、职务聘任、职称评定、任职岗位的重要条件,调动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3日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