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行动指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人解读《留学中国计划》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0-11 8:51:00 人气: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规划纲要还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适应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在9月28日召开的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公布了《留学中国计划》。对于该计划中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客观需要问:在过去60年来华留学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我国为何还要启动《留学中国计划》?这个计划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当前之所以要启动《留学中国计划》,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留学中国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工作在我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推动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育我国软实力、宣传和谐世界理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推进来华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过去5年,来华留学生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7%,年均净增人数约3万人。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就读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次,其中学历留学生达到15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政策。出台《留学中国计划》,就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断推动来华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计划”将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问:我们注意到,《留学中国计划》提出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这是否意味着优化结构是今后10年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答:应当说,扩大规模是未来10年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优化结构是迫切要求,保证质量是发展关键,规范管理是重要保证。今后10年,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不断增加,层次越来越高,专业选择也趋于多样化。但是,今后来华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及专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仍是我国来华留学生学历生的主要来源国。2009年,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居首位,约16.16万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7.84%。在目前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文学、医学、经济、管理、工学、法学、教育、理学等11个学科中,文科(含汉语)和医科仍是留学生就读的主要专业领域。 问:当前,来华留学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也成为教育外事工作新的增长点。在《留学中国计划》实施过程中,将有什么样的机制确保来华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答:来华留学工作需要外交、公安、财政、物价、卫生防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有人与我们一起统筹规划,打出先手牌,既有短期战斗,又有长期规模战役。为此,我们将建立来华留学部际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前者以行政部门为主,后者以专家学者为主,形成领导有力、分工协作、共谋发展的来华留学工作格局。 多项措施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问:我们注意到,新公布的《留学中国计划》被称为是指导我国未来10年来华留学工作的“规划纲要”和“行动指南”。未来10年,我们将有哪些措施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答:“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这也是未来10年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后10年,我们的来华留学工作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来华留学教育培养模式,鼓励来华留学教育机构积极探索,进行学历教育弹性学制试点”。 当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将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具体措施上,我们在招生录取、品牌专业课程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奖学金体系建设、学校来华留学工作的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和来华留学人员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以保证来华留学生在华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历经60次修改,征求意见超过500人次问:这份用于指导未来10年中国来华留学工作的《留学中国计划》,其诞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答:可以说,这份留学中国计划,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整个制定工作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计划制定之前,我们深入调研,开展战略研究。我们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各自组织研究小组,研究来华留学在我国教育外事工作中的定位,研究来华留学的发展轨迹,研究来华留学工作与政治、外交、经济、教育水平的关系。同时,我们还请20多个我国主要驻外使馆教育处(组)报回驻在国的国际学生发展规划,如日本的30万人计划,韩国的10万人计划等,形成了近10万字的调研报告。 二是起草文本,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咨询论证。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们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专家积极参与起草修改工作,文本初稿形成后,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召开了《留学中国计划》修改专题办公会,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召开了三次修改讨论会,征求了有关司局、直属单位、32个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局、75所部属高校、59个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和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欧盟使团的负责人,以及100多位从事来华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意见。 从初稿,到最终公布,这份《留学中国计划》累计进行了近60次修改,征求意见超过500人次。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30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