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缺失的美育,该怎么补?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新华月报·天下 日期:2010-12-14 11:01:00 人气:

赵婀娜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与德、智、体相比,美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

以下场景的对比,耐人寻味。

一边是一派热火朝天的艺术教育景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城市中小学生接触过校外艺术培训;一边是令人尴尬的美学基本常识的缺失。“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文房四宝是什么?”某高校人文学院艺术类选修课《中国画的临摹与欣赏》课上,大学生们连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一边是艺术选修课的冷冷清清;一边是艺术类特长加分的争先恐后。为在高考中获得最高可达几十、近百分的降分录取,那些原本对音乐、美术不那么感兴趣的孩子生生被打造成了“艺术特长生”。

今日之美育,今日之艺术教育,到底是繁荣,还是缺失?缺失的美育,又该如何补?

“美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再多也不为过”

今年8月,“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和“世界美学大会”先后在北京召开。大会之目的在于交流、探讨、比照、提高。交流之余,给了我们反观自身、比找差距的机会。

我们一方面在感慨,近些年来,中国在音乐领域与美学领域取得了大发展与大繁荣,获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可、取得了会议的主办权,一方面,也在同国外学者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我们的音乐教育、美学教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当下之中国教育,进一步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尤其是避免和校正目前美育和艺术教育中的误区,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不久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一次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定义,并同时强调“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现在,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人数在增多。为了缓解这种状况,除了加强德育、体育之外,还应该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美育和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无意识的层面,这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世界美学大会上再次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更是用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再多也不为过”这样的言语强调了当下艺术教育、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的美育,不光是要学生会唱歌、会跳舞,而且要让孩子们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家园。”彭吉象强调。换言之,目前,很多家长崇尚的,为孩子选择钢琴、小提琴、绘画等辅导班,或者一些学校仅是单纯地开设音乐和美术的课程,并不能涵盖美育的全部概念。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西安工程大学教师袁群强调,美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单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生存质量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人正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美育和艺术教育:城乡应在同一片蓝天下

“除极少数的尖子外,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几乎是空白。能够流畅完整地唱好一首教材歌曲,音准节奏能过得去的都很少……”重庆市渝北区分别于 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做了两次针对农村各中小学的音乐学科情况调查,发现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调查发现,全区参与调研的中小学共计62所,应配备专职音乐教师70人,实际仅配备12人,钢琴仅1台、电子琴仅1台,风琴仅6台,多数学校有多余空缺教室却无专设专用的音乐教室教材配备齐全,但教参和录音齐全的仅2所。

艺术教育,美育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在全国很多地区普遍存在,而专职艺术教育教师短缺、课程投入严重不足是最为突出的表现。很多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师都是兼职,艺体课成为语、数、外等学科教师的“搭搭课”,音乐、美术学科只是语文和数学教师为增加工作量的附属“休闲课”,学生也将这些课程当做是调剂的“耍耍课”,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美术等课程当成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意占用或者调整,即便课表上有安排,真正上全、上满的却不多。
此外,只有一本教材,教师仅凭一张嘴上课,辅助教学的音响、风琴、打击乐。课标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这是农村音乐课堂上的常态。还有个别学校,因为音乐、美术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在计算课时量的比例时,艺术体育教师每节课只计0.8,而主课教师可计到1.2或1.5。长此以往,艺术类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均受到影响。
有专家指出,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农村孩子同样有接受艺术教育、美育的需求。“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目标,需要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导向,更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意识到艺术教育和美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别给美育和艺术教育披上功利的外衣

美育和艺术教育缺失,让人心生忧虑;美育和艺术教育“过热”,也让人痛心疾呼。

我们看到,一些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不顾学生兴趣,盲目开办艺术“速成班”,鼓动已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和家长走艺术特长类的所谓“曲线高考”的路子;部分高校不顾自身艺术教学资源并不充分的事实,争相开办、扩招艺术类专业,究其原因,除了艺术类专业高学费的吸引外,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艺考”中获取高额报名费,也是重要原因。

再来看一组国内和国外的对比。

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公共场所。这里经常举办大学生露天声乐和器乐表演,表演水平一般,但家长和观众均报以热烈的掌声。毫无疑问,这极大地鼓励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潜能。

反观我国,艺术教育的普及率一般,但学生艺术团体却在国际屡屡获奖,演出水平相当高,这是因为团体内相当一大部分是艺术特长生,他们不但有固定的排练时间,还经常聘请知名的艺术家指导排练。而这些社团的获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所在学校的名气,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就这样,艺术教育渐渐披上了功利的外衣,葛术也成为阳春白雪,让普通的孩子可望却不可及。

有这样一种说法,美育的发展成熟将历经三个阶段:艺术技术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审美情感教育。尽管这三个阶段的存在都具有合理性,但效果却差异明显。只有当美育发展到第三阶段,审美情感教育,美育的终极要义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就目前学校的艺术教育而言,课时并不多,投入并不大,开展起来并不难,关键需要一种重视、关心,呵护艺术教育的环境、舆论和氛围。

(文见《新华月报·天下》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