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基础教育需要因性施教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河南教育 日期:2010-12-14 11:09:00 人气:

孙云晓 赵霞

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它不仅成为我国教育事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仅就教育公平而言,性别公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男孩与女孩在发展的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所以,因性施教就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真正的教育平等应该是在尊重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平等,它应该既尊重男女两性的共性,又尊重男女两性的差异。因性施教就是尊重男孩与女孩各自不同的特点,开发适合男女儿童不同需要与不同兴趣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法,使男女儿童都能从学习实践中受益。

一、尊重性别差异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华教授认为:男孩教育和女孩教育首先是两种有差异的儿童文化。“既然有差异,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以女孩为标准来衡量男孩,或者反过来以男孩为标准来衡量女孩。”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性别差异的存在,这对于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在读写能力发展上就比女孩晚许多。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因为男孩的手指神经发育比女孩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聿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做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对此,美国学者黛安娜·麦吉尼斯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明明知道不同性别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却不予考虑,结果我们的教育是利少弊多。”与女孩子相比,许多男孩子学习阅读比较慢,这是正常的,但我们的教育却无视这些客观规律。更糟糕的是,某个男孩子实际上一点毛病也没有,却被乱贴标签,判定为有“病”、智力不正常,让他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

人们观察到,与女孩相比,男孩似乎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中,不仅学习成绩普遍落后于女孩,而且各种问题行为乃至违法行为也明显多于女孩。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是生理发育迟缓所致,忽视性别差异的教育才是罪魁祸首。

现在,是我们重新审视并改变对性别差异看法的时候了。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和教育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塑造一个人的社会性别,但这种塑造不是无限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与生俱来的性别差异。

我们的学校,包括所有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并尊重这种性别差异,而不是忽视、漠视甚至企图消灭它。

二、改革评价机制

学生身上的很多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往往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比如男孩的好动,往往被老师看成是缺点,因为活泼好动的孩子更容易违反纪律,更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在有些学校,课间跑眺被看做是一项“重罪”,男孩的生气勃勃被看做学校秩序的潜在威胁。但是,假如我们换一个视角,不正是活泼好动塑造了男孩的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吗?男孩子不服从,常常提出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常常搞“破坏”,但这在很多时候正是创造性的源泉和表现。

当前学校教育在评价机制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倾向是以考试代替教育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纸笔测试为主要形式,较多强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而对其他如逻辑能力、空间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则较少考查。由于女生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更早,她们在语言上的优势将持续整个学生时代,更容易适应这种考试,而男生在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动手操作等方面的优势则难以得到体现,并获得承认。单一的评价方式致使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将会挫败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造成严重伤害。

在教育评价上应重视性别差异,多角度、多方法、多情境地评价儿童的学业表现,促使男孩和女孩更加自信和积极的发展。如果我们在考试中增多一些动手的、操作的、推理的、想象的内容,如果我们在考试形式上更加多元、更加灵活,如果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更为客观地评价儿童的表现和发展,那么我们就有希望看到:更多男孩的特点与优势在校园中得到展现和认可,学校也将因此帮助更多的男孩找回自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三、改革教学方式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或者学习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另外一种就是“体验”——通过亲身实践去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应试教育过于偏重书本学习,忽视亲身体验和实践,这事实上否定了大多数男孩的学习方式,因为他们比女孩更倾向于“体验式”学习。

美国心理学专家萨克斯博士认为忽略“体验”可能导致男孩发育受阻,不是认知发育受阻,而是强烈的好奇心受阻。所有孩子都要在“学习”和“体验”之间得到平衡,既需要坐,也需要站;既需要有课堂教学,也需要有野外游玩。这是男孩和女孩共同的需要。但是,如果被剥夺了这种平衡,女孩仍然会牺牲“体验”,只顾“学习”,因为对于女孩来说,能够讨好老师是对她们的一项重要奖励。男孩则不同,如果把他们在“学习”和“体验”之间的平衡剥夺了,他们就很容易厌恶学校。如果让一个男孩讲讲从蝌蚪形成青蛙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而他从没有接触过青蛙,没有光着脚在小河里追着蝌蚪跑的经历,他是讲不清楚的。牺牲“体验”在男孩身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他们将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男孩往往更喜欢体验式学习,例如男孩可以通过数手指来学习数学,可以在池塘边用手、用眼睛来学习生物。相比较而言,女孩倾向于听觉型学习,男孩则倾向于运动型学习。有时候,让男孩理解某个东西很困难,但如果让他们动手,便很快就能弄明白。男孩对单纯的知识灌输容易感到烦躁,但往往对动手实验兴趣盎然。
学校应该着力增加儿童的社会实践,让他们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去了解真实的世界,这对男孩有利,对女孩也有利。

四、分性别教学

既然男孩与女孩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分性别教学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如北京市教委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的体育课都实行男女分斑。

在谈及男女分班的原因时,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介绍:初中体育实施男女分班教学,是因为初中以上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孩侧重柔韧性的运动,如舞蹈等。而男孩更喜欢一些对抗性运动,如篮球等,采取男女分班教学能使男孩和女孩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

虽然对于分性别教学,各方仍有不同意见,但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如果运用得当,它不但有利于男孩的发展,也有利于女孩的发展。北京第十四中学体育课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实践证明男女分班教学确实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益;体育老师龚真观这样总结:

“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使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更加严谨,减少了伤喾事故的发生……男女分班教学,选出两名体育委员,每班一位,这为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为分组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也能够集中力量,关照到所有的学生。”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中关村中学、广渠门中学等中学的体育老师还指出,推广男女分班教学保证了体育技能学习的系统性。他们说,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从时间上保证了体育教学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顺利实施,使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能够落到实处;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体育教师按照设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技能教学,每个单元只设定一个项目的技术学习,这样就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教会学生。而男女合班教学,就得设定男女孩各一个项目或层次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就会大打折扣。

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先生认为,男女同校而分班教学,既能按性别教学,又有与异性接触交流的机会与环境。
在分性别教学方面,国外不乏成功的案例。英国的一所男女同校的乡镇中学——科茨沃尔德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上英语课时,男女孩分开,教师分别给他们授课(上其他课时,他们还是和往常一样男女合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相应调整教材,按照男孩女孩各自的兴趣、爱好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这个实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两年的学习,实验班男孩的成绩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取得高分的男孩的数量是以前的4倍,而且,女孩的成绩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该校校长马里恩.考克斯这样解释男女分班教学的益处:“男孩发现,当没有女孩在场时,他们能放松下来,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女孩对此也有同感。”马里恩.考克斯还认为:分性别教学带给孩子的并不仅仅是英语高分,而且他们的行为方式、注意力和阅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相信,如果从他们还小的时候(不到14岁的时侯),从他们还没有因为迷恋电视、电脑而放弃学业之前,我们就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话,他们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詹姆斯林中学是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在分性别教学以前,这个学校问题很多:不少男孩子打架滋事,怀孕女孩的比例则高达15%,学生成绩普遍很糟糕,辍学率也相当高。校长痛下决心,决定实行男女孩分班教学,并按不同方法和风格施教,女孩子由女老师教,男孩子则由男老师教。结果.不出几年,学校教学状况就有很大改观:旷课率下降了2/3,考试平均成绩提高了15分,毕业后进大学和社区学院的学生比原来”多了1倍,而未婚先孕的现象几乎绝迹。

当然,分性别教学能否成功取决干许多因素,比如,学校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因性别不同而的确有所差异等。

总而言之,男女儿童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和需求,他们首先需要接受一些共同的教育教学。与此同时,男女儿童也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而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这就是因性施教的根据。我们认为,因性施教应当与因材施教并列为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文见《河南教育》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