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教育均衡发展,薄弱学校怎么办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师资建设 日期:2010-12-14 11:10:00 人气:

重庆市开县中和中学 宗兴万 梁经武

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扶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一批“懒汉”。教育均衡发展,如果薄弱学校只抱着“等、靠、要”的心态不主动作为,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一、薄弱学校“弱”在何处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就薄弱学校的内涵做过这样的解释:“薄弱学校主要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生源质量等方面比较薄弱,从而造成教育质量不高,其中关键的是管理,其他诸项是相对的。”在这里,薄弱学校的“弱”就涉及到了管理等属于学校内部制度层面的东西了。

在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薄弱学校的“弱”相对于以前的“弱”又有所不同。

1、静心从教的职业理想的薄弱。目前许多教师是浮躁的,静不下心来搞教学,静不下心来搞教研,把教育当职业,而不是当事业。表现出厌教情绪或凭良心教书。这不只是薄弱学校有,但在薄弱学校表现得更明显。

2. 硬件设施应用的薄弱。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通过增加投入和对口支援,让许多薄弱学校都新建了教学楼或新增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调查中我们发现,新修的教学楼多有空置,新配设的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和实验室没有充分利用。

3.师生自信心的薄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薄弱学校的“弱”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由于校际之间多种客观因素的差异,导致学校的社会地位的差异,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普遍自卑。而学校的地位和教师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自信心不足,有“低人一等”的心理,即使升入上一级学校也会存在阴影,甚至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二、薄弱学校要主动作为

案例一:开县书香小学的“三个100%”。书香小学位于开县西陲南雅镇乌龙村,是典型的薄弱学校。2000年以来,书香小学通过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学校已由原来的县限期整改的薄弱学校成为影响市内外的先进学校,连续六年成为县教育科研成果先进单位。学校是市教科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涌现出市骨干校长、科研骨干教师、课改先进个人、农村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环境教育先进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等16名市优秀教师,学校是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是市教育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学校实现了三个100%(教师100%公开发表经验论文,100%有教育科研成果在县级以上获奖,学生100%的成绩合格率)的上佳成绩。

案例二:开县麻柳初中的“五连冠”。麻柳初中地处开县边陲的巴山南麓,在无地域优势、无生源优势、无师资优势的情况下,发扬自强不息、敬业乐教的精神,致力于打造“一流农村初级中学”,教育质量成绩斐然,2009年,麻柳初中获得开县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考评同类学校一等奖第一名,铸就了麻柳初中在全县同类学校“五连冠”的传奇。2009年,学校还被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麻柳初中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水平,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下,主动作为,办出了一流的教学质量。

201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它指出,薄弱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学校依法、依章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机制。”发挥城乡薄弱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内部的造血机能,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必要途径。分析上述两所薄弱学校,它们没有“等、靠、要”,而是更新观念,创造条件,积极应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用主动出击替代被动接受,走内涵发展之路。剖析它们由“弱”而“强’的过程,我们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谈薄弱学校崛起的共性。

(一)以稳定教师为主抓素质提高

1.强化职业理想的教育。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推动教师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而我们许多薄弱学校的教师最缺的就是职业理想,如何强化职业理想呢?

首先,校长要起“火车头”的作用。校长对教师的理想教育要靠引领,靠带动,靠领导的以身作则。薄弱学校的校长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扎根精神,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拼搏精神,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自信精神。“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火车头,他的言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其次,让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望。学校要让办学目标变为全体教师工作的共同目标,是一个集体的价值共识,让它统领着学校成员的发展方向,将教师从“弱’的自卑中解放出来,用平常心态来接受自己教与学的现状,并保持着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土气促发展。

最后,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求学校领导能关注到教师的心理需求,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尊重教师,不仅要有教师的整体概念,更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假使教师心灵深处能感受到领导的真诚关怀,他们一般都能体谅领导的难处,顾全大局,不计名利,以苦为乐,对学生、对岗位充满热爱。在经济上教师是清贫的,但教师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

2.加强业务培训,让教师快速成熟。首先,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师资培训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师资培训机制,一是依靠片区教管中心教研员的带动;二是依靠学校教科室的组织,确保学校教研工作深入、扎实、高效开展,特别是要不断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其次,选送年轻教师到“名校”学习培训。年轻教师是薄弱学校的主干力量,而“名校”现有的文化氛围、教育资源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定期地融入其中,进行学习、实践是他们成长的最好方式。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流动既快且大,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提高,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许多薄弱学校都建立起了至少两套培训体系: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要勇于面对各种困难,要坚决抵制各种世俗诱惑。二是比较完善的、持久的“新教师培训计划”。采取专题讲座,“一帮一”、“老中青结对子”等形式,用新的理论和先进的经验武装农村青年教的师头脑,使他们能快速成长,以满足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3.利用薄弱学校特有环境,静心搞教研,让教师找到自信。教研是教育的生命。薄弱学校搞教育教研,相对“名校”,有其独特优势:一是改革压力相对轻一些,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引起的社会关注程度,相对要轻得多,这就为教师的教育教研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老师可以大胆探索。二是诱惑与干扰相对少一些,由于地域的相对偏远,薄弱学校教师的购买力和消费力的相对不足,使得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时间反而更多,这为深入的教育教研提供了一个充裕的时间保障。在这种条件下的薄弱学校是生机勃勃的,教研成果可以在实验室诞生,也可在田间地头出现。享受教研阳光润泽的教师能找到教育工作的热忱和教育事业的自信。

(二)以现有资源为主抓充分利用

1.让已有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最大功效,新建了教学楼,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多余的教室可以改作简易的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制作室。接受了设备,更要学习使用设备的技术,要落实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器材的正常使用,让国家投入的每一分钱都产生效益。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和经常使用这些先进设备,还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器材进行教学,并且要制定监督管理条例进行考核,督促老师改进教学手段。只有加快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步伐,薄弱学校的教师水平和教育水平才能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2.打破学校界限主动整合学区优势资源。由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同一地区学校的互补性相对较强,多开展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等多维度的学习活动,有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是采取学区“名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做法,发挥它们的资源优势辐射周边学校。二是采取学科骨干带动的方法,要发现和挖掘本地本校的“名师”、“名人”就地辅导培训,真人真事“现身说法”,感染力更强。比如,在某个学区中,某个学校初二数学学科带头人业务水平高,就由这位数学教师负责带动这一学区的数学教学的提高。语文学科则可能由另一个学校的语文学科带头人来组织带动。就近培训和学习的方式相对于上级组织的观摩教学和讲座,要方便易行些,培训、学习的时间、地点也可以完全根据需要而定。

(三)以完善机制为主抓内部激励

薄弱学校是一方很广阔的舞台,只要这个舞台布置得好,同样有吸引力。许多教师的流动不完全是因为待遇,而是觉得在这里工作,人生价值不能完全实现。所以,薄弱学校要完善各项体制,做到制度留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从内部“活”起来,这是薄弱学校寻求主动改变的必要途径。

1.完善激励机制。教师付出了劳动,在他所置身的工作环境中就需要一种认可,这本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大力宣传教师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典型事迹;对那些表现很好、对学校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老师,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意愿向“名校”推荐;在各类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中要切实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还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适度偏斜,不能挫伤每位愿意扎根薄弱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完善参与机制。薄弱学校更需要民主,学校应最大限度地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通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制定学校规划、改革以及其他重大事宜,学校还要争取机会多让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和课题研究,以此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3.建立竞争机制。严格教师的常规管理,就得奖惩分明,建立竞争机制。在校内进行年级、班级的教师聘任制,对于那些因责任心不强、理念落后、业务水平低而没有班主任愿意选择的教师,先进行强化.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考察试用期,如仍不能达到基本要求,就要调寓教学岗位,使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四)以教研活动为主抓展现平台

不可否认,薄弱学校也是有人才的。在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许多方面,一些薄弱学校正异军突起,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但是,薄弱学校的社会地位限制了他们参与活动的范围和机会。“请进来”,农村教师只有听,“走出去”,农村教师还是听。那么,薄弱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把城市学校的名师、骨干“请进来”听,通过专家“会诊”找“病症”;让农村教师“走出去”讲,走上城市学校的讲台,看他能否从那种教学情境得到某些启示。或许,有些薄弱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风采也会让“名校”教师产生一些触动。
学校薄弱不可怕,可怕的是校长管理水平的薄弱和教师士气的薄弱。有一则寓言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战胜了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薄弱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校长去深思的。

(文见《师资建设》2010年第11期)